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日益明显B.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C.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D.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05-14更新 | 557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1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58次组卷 | 45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8 现代世界-【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3 . 下表是英国1970年—1979 年经济变化趋势图,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干预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B.福利制度加速了公共开支占比上升
C.凯恩斯主义盛行缓解了经济“滞胀”D.“新经济”出现使得失业率水平致低
2022-04-21更新 | 581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9-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

材料二

——摘自李明欢《“共和模式”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困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1982年法国已入籍外国移民状况发生变化的背景。
5 . 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
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
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
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
6 . 进入嘉靖年间,江南人均耕地量持续缩减,土地使用价值不断看好,因而地价持续看涨。如福建漳州等地,“田价日高”成为趋势。但明后期随着粮长、解户等差役的负担加重,田价一度低落。该变化说明
A.人地冲突成为主要矛盾B.国内市场得到积极开发
C.基本经济模式变化有限D.商业性城市不断地涌现
2022-06-03更新 | 46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4明清社会转型
7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0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经历了极其深刻和复杂曲折的变迁过程: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同时,出现“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的现象;大量破产的失业小农开始离开土地,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在太平天国起义等农民斗争的冲击下,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

——摘编自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变迁的表现。
2022-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7专题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9 . 1947年,杜鲁门主义主张“遏制共产主义”,不应忽视“中间地带”,要面向全世界。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鼓励亚洲盟发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美国与其全球盟次之间形成“伙伴关系”,对苏联实施的政策有所缓和。这一变化
A.表明美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折B.为美欧形成平等关系创造了条件
C.反映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是大国政治力量分化组合的结果
2022-05-0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