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2-12-11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劳动群众的苦难,资产阶级知识界的一些先进人物,对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社会’的憧憬破灭了,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理想社会’”。“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A.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B.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满足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D.成为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理论来源
2022-11-17更新 | 471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贵族代表们向路易十六呈交“陈情书”,废除旧制度中第三等级被迫服从的侮辱形式,例如下跪。这一事情发生在(     
A.英国B.德国C.俄国D.法国
2022-08-03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中的“印第安人”

自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就开始与印第安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当下,印第安人问题经常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材料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险之后,“始祖移民”(第一批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在普利茅斯港口选了一块陆地定居下来。不幸的是,他们到那的时间是12月,他们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然而,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印第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教他们种植粮食。天气转暖的时候,殖民者们开始种植粮食、钓鱼、打猎,并为冬天做准备。在收获了第一季庄稼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印第安朋友庆祝了第一个感恩节。

——美国历史教科书《美国的传统》(1984年版)

材料二   我们这些人拿着枪,听听没有人,就进入了房子,结果发现屋里的人都走了。水手们拿了一些东西,但没敢久留……我们进入了一个叫“谷物山”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先前也发现过谷物。我们开始刨地,结果挖出了更多的粮食……要不是我们遇见了一些可能会骚扰我们的印第安人,我们怎么会发现它们呢?……次日早晨,我们发现了一个像坟墓的地方。我们决定挖掘看个究竟。我们先发现了一个垫子,下面是一个做工精致的弓箭……我们还发现了碗、盘子、碟子之类的东西。我们挑了一些好的带走,然后把尸体给盖上了。

——“五月花号”一个殖民者的航海日志(17世纪20年代初)要不是上帝对本地居民还稍有偏爱的话,这地方大部分地区,大约300英里以内的地方都会有继续蔓延的天花病毒恣意肆虐……那些继续留在我们一边,置身于我们的保护之下的(印第安)人总共不到50个。

——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洛普1634年给朋友的信

材料三   今天是你们的庆祝时刻,而不是我们的庆祝时刻。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我想到了我们的人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始祖移民”们先是在科德角海滨探寻了4天,之后开始劫掠我们的祖坟,偷盗我们祖辈们的玉米、小麦和大豆……马萨索伊特,这位万帕诺亚格人(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的伟大首领,对这些事情是知道的。然而,他和他的族人依然欢迎这些殖民者,并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不可能知道……再过50年,万帕诺亚格人……及其他与这些殖民者为邻的印第安人将死于他们的枪口之下,或因染上他们带来的疾病身亡……今天,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我们的语言几乎消亡,但是我们万帕诺亚格人仍行走在马萨诸塞的土地上。

——1970年印第安人代表为庆祝“始祖移民”登陆350周年仪式准备讲稿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对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关系描述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三则史料对研究欧洲人到达美洲时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关系的价值。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对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关系的不同记忆和书写。
2022-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5 .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3)根据材料二,以曼彻斯特为例,说明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6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是在A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B.B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2022-01-27更新 | 2233次组卷 | 65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7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021-10-07更新 | 270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
A.魏源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真实叙述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
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特征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9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021-10-03更新 | 946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021-09-28更新 | 275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