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垄断的局面,要求参政。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两宋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事”,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明朝时,科举考试分南北卷,南北方录取有一定比例规定。这些现象可以看出
①南北朝时科举制度已经出现②宋朝选官制度最为规范科学
③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④选官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5更新 | 52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3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第一个打破三十年工资制的企业。1984年,天桥百货又以股份制改革成为业界标杆。这一时期天桥百货的改革动力在于
①企业对经营自主权的强烈渴望                         
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③不断扩大增强企业活力的需要                           
④引进外资及其先进技术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5-25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2年4月18日写道:“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这充分说明
①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很大 ②中国军队牵制了大量日军
③日军已经很快攻占了印度 ④中国战场是东方的主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2-05-25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市民文学”

14—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文学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市民文学形成于北宋,北宋时“坊郭户”单独列籍标志着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学也相应产生。宋元涌现出了小唱、话本、杂剧等市民文学,但此时多以说唱语体呈现。明清时期,市民文学成熟,人们转向对身边世态的关心,表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水浒传》塑造了来自市民商贾和社会底层,追求自由的好汉形象。明代的“三言”“二拍”短篇小说集,是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作者生活在江南地区,将商人、小贩、工匠作为小说的主角,且主人公名字出现在篇目上的多达95%。小说人物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商人不再是追逐名利、为富不仁的“贱商”,而是重情重义的“儒商”,不少人还由农、由仕改商。

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兴起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核心的自治城市。随之出现了叙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市民文学。14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以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市民文学兴盛。但丁的叙事诗《神曲》用民族语言写成,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和统一起了决定作用。彼特拉克的抒情诗《歌集》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批判了教皇、贵族、僧侣的虚伪荒淫、贪婪专横。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了市民文学的热潮,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把市民文学推向了高峰。《哈姆雷特》《李尔王》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的女主角都追求爱情、勇于牺牲、反抗教会和封建压迫。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4—17世纪市民文学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5更新 | 62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恩格斯当年曾经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下列能很好佐证这一评价的是
①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军
②广州一带人民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③天津、北京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袭击侵略军
④刘永福黑旗军与义军一起,英勇抵抗外国侵略军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如图)。女性提出了明确的诉求和主张.要求摆脱作为“第二性”“他者”的屈从和被动地位,改变主流文化价值中的两性二元对立状态,实现充分的、全面的公民权和真正的两性平等。女权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广泛兴起B.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开展
C.战后欧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D.西方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2022-05-25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面为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南宋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该图

(注:宋室南渡之后,朝中将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战功最为卓著,他们在抵抗金兵、保证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被誉为“中兴四将”)。
A.具有教化人伦的历史作用B.吸收了波斯人绘画艺术技法
C.体现追求神韵意趣的风格D.反映了复古主义的艺术倾向
10 . 有学者说:“20世纪50~70年代初﹐朝鲜、印度支那既是两大阵营较量的场所,更是中美对抗的战场。70年代后,苏联与伊拉克、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国家缔结友好条约,与此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对西亚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干预。”"据此推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A.冷战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B.冷战是美苏合作基础上的对抗
C.美苏中关系决定了亚洲冷战热点地区转移
D.冷战使美苏具备共同国家利益
2022-05-24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