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20 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这说明
A.应强化对市场漏洞的监管B.国家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福利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D.应做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早期启蒙思想家心目中,中国在三个方面成了评判与改善欧洲的标准:政统和道统相分离的开明与三级社会管制的宽松;权力阶层都向所有阶层敞开大门的开放性;伦理治国的理性与秩序。然而,从康德开始,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不仅中国不能成为标准和尺度,而且中国本身也要成为批判与检验的对象。从权利法则出发,中国上述三方面“优点”并不足以成为效仿的范本。这一法则就是: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能够做与任何他人符合普遍法则的意志相协调的一切事情。国家的首要使命就是维护与保障所有成员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人们让渡出强制权,乃是为了维护与保障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

——摘编自黄裕生《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启蒙思想家积极“颂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德对中国所持的否定态度。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2018-10-27更新 | 5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生巨变,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狄更斯描绘兰开夏郡的焦煤镇:“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像生番所涂抹的花脸一般……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冒出来”。泰晤士河“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居民的日常饮料。”随着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一些工商业发达城市居民的疾病和体质恶化也日益严重。此时“自由放任”之风盛行,“藐视市政当局和嘲笑地方利益已成为一种风气”,以致市政议会及官员们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迟迟未起步。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国经济出现的相似趋势,以及英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