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8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A)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分别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3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3-1988年全国劳模年度授奖概况

国务院决定表彰的时间获奖
人数
获奖人姓名获奖人单位和职业颁奖时间和地点
19832223赵春娥
罗健夫
蒋筑英
河南洛阳老集煤场女工
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
228日陕西西安
34日河南
34日吉林长春
19849241焦红河北邯郸运输公司汽车六队货车司机1031日石家庄
19851121杨怀远上海海运管理局“长柳”号轮船服务员115日上海
1986781邓稼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核物理学家716日解放军301医院病房
19874115赵成顺
于敏
艾有勤
李国桥
熊汉仙
鞍山钢铁公司半连轧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
河北开滦唐家庄煤矿三区采支小队长
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
湖北武汉六渡桥百货公司女营业员
4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198842010张兴让
李守堂
赵乃刚
杜德顺
顾诵芬
路寅娟
朱菊儿
王永民
魏书生
聂卫平
河北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
黑龙江牡丹江木工机械厂车工
安徽省水产局局长
北京虎坊路浴池特级修脚技师
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第31棉纺厂挡车工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
河南省计算机中心副总工程师
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教师
中国围棋队总教练
4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材料二   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由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审和复审,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2015428日,在时隔36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再次举行。2015年与2010年的表彰情况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力《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授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劳模表彰有何新变化?指出新时代劳模表彰的价值。
5 . 1941年8月以来,苏联在197个城市居民点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将居民分为四类按不同的标准配给粮食。其中,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航空、化工、坦克、煤炭、石油等部门工人在分配链中处于最高位。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B.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C.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D.确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典籍记述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强调家国同构的统治秩序。认同的是推及天下的华夏文化共同体及其以此为合法性的世袭君王,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西方的民主观念引入中国,如魏源详细介绍了英国的议会制,并推崇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早期维新派认为国家的强大主要取决于国内政治,认为洋务派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甲午战败之后,梁启超强调“故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而已。”以梁启超、张謇等人为代表,在清末开展了长达六年的立宪运动,以期建立英国式分权立宪国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举起了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革命派认同了“合族”反帝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由驱除鞑虏到反满,再到只反对少数害汉人的满洲人进而提出五族共和并希望把五族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同时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的另一个含义即反帝。此后到五四运动合族反帝标志近代民族主义成熟,加上此前清王朝的灭亡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观念基本形成。

——摘编自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也在开国大典中实现了合法化。到1951年9月,全国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到2000多个县、数十万个乡,均在民选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政府,初步形成便于发挥高效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行政体系。中共先后发布了剿匪和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6个月内有效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平衡财政收支,建立起全国统的财税制度。通过“三反”和“五反”整治干部阶层的不良作风,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如实行企业民主改革、严禁烟毒娼赌恶习、废止封建婚姻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等。制定并执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例”等外交方针。1949年底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中苏两国缔结同盟条约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也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一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认同点,并说明近代前期民族、民主国家观念的形成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措施所体现的显著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
“西方”3687+142%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8 . 【加试题】一战前欧洲两大国签订了一个同盟,盟约规定“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他方应采取善意的中立,如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支持,缔约双方应共同作战”。以下关于该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条约有明显的反英性质
B.该条约带来的严重后果则是法俄同盟的成立
C.该条约是德国为应付东西两线可能的进攻,选择意大利为伙伴
D.该条约实际上成了欧洲列强分裂为两大对峙的军事同盟体系的开端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
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
美国3.1%2.6%3.5%6.5%
欧共体-0.3%2.1%3.1%3.1%
中国5.2%9.1%10.9%15.2%

A.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B.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
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
D.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B.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