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多进入市场,用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B.社会制度决定对外政策
C.西方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曾在晚年作《隐居十六观》,下图为其中之一,名称为“杖菊”。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化的兴起B.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嬗变
C.作者的价值追求D.文人画成为了主流绘画形式
2023-01-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等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材料表明
A.国人应具有科学怀疑和批判精神B.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中国应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D.全面认知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2022-04-09更新 | 69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6年,丁宝桢由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鉴于"各勇营亦皆习用洋枪,均须购自上海洋行,价值既贵,而道路转运,费亦不赀,并恐不免有受洋行欺骗之事",奏准自设枪炮厂以供川军之用,1877年在成都设四川机器局。丁宝桢此举
A.有利于近代工业的自强自立B.使政府摆脱了对洋行的依赖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时代潮流D.增强了近代工业市场竞争力
6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这表明他
A.否定教皇绝对权威B.把矛头指向君主专制
C.深受启蒙运动影响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0-12-0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使人们从对上帝的盲目崇拜转到对人和自然的理性思维。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采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16世纪,科学在天文学领域取得重大进步,哥白尼、开普勒等人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宇宙观。17世纪前期,伽利略结合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革命的关键环节由牛顿完成。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由此建立。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五四时期,人们所讲的科学,含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两层意思。就科学精神而言,它还没有摆脱17世纪以来近代西方实验科学的观点和理性主义倾向;就科学知识而言,它的内容主要是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明确地把社会科学列入科学的范围而和自然科学同等看待,则是五四以后由陈独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取代了庸俗进化论,唯物史观取代了唯心史观,出现了真正的社会科学。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及其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以后国人对“科学”内涵认识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0-12-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