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
2 . 近年来,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不断发展,这对多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有学者认为,要警惕世界回到“城邦时代”。这反映出(       
A.世界市场出现瓦解趋势B.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
C.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D.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08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4 . 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它(美国)带动别国的能力很差,这与它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形象不相称。 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表现出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帝国野心的矛盾”。上述“差距”和“弱点”有助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②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④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大势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1-21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电动车)产销量有望冲击千万辆目标,大有赶超燃油车趋势。其实电动车的发明要早于燃油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动车与燃油车相继问世。下列发明为电动车提供了动力支持的是(     
①电动机   ②电报机   ③蓄电池   ④电焊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6 . 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国人”,南方汉族大地主“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B.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
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D.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
2024-04-25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7 . 在国际舞台上,新兴大国正在演化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力量,冲击着几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逐步形成“多个发展中心”。这表明(     
A.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B.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D.新兴大国成为世界主导
2024-01-09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4095次组卷 | 41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欧洲人对世界地理范围的认识,在17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     
A.阿拉伯人在欧亚非频繁的贸易活动B.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
C.亚历山大国王持续的对外战争D.罗马帝国加强不同地区间联系
2024-01-10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10 . 汉朝时期,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中原地区是麦类最重要的产区。从魏晋开始,麦类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实现大一统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D.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2024-06-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