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冷战时期,世界的发展模式有“苏联模式”和“美国及西方模式”。如今,既有“中国模式”,也有“俄罗斯模式”“印度模式”“巴西模式”和“南非模式”等。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长期稳定B.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经济全球化出现逆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4074次组卷 | 40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有了更广泛的追求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自主性与经济独立、传播自己对世界事务看法等。它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追求其目标,如建立一些国际商品组织(欧佩克等),成立地区性组织(七十七国集团等)。这
A.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B.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
C.阻碍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2021-10-03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022-06-16更新 | 12073次组卷 | 84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09-11更新 | 2077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学者统计,从1949-1979年间学界发表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文章114篇,远低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主题;从1979年-1999年间,学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不下623篇,成为仅次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代发展影响学术的研究B.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
C.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不同D.学术研究热点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英国议会工党议员中工人出身占72%,二战后工人出身议员下降到20%,专业人才(律师、医生)比例上升到5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党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
C.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结构D.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2022-05-20更新 | 58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C
10 . 中国古代文字经历“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的统一强制规定B.书法家的大力提倡
C.书写材料和工具变化D.民众文化水平提升
2022-03-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