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抗议书》)在1641年10月20日提交议会讨论时,仍遭到许多议员的激烈反对。当时议会里气氛紧张。一开始“议会里就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并且这种分歧越来越明显,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过去了,而这种分歧却无法弥合,出席者的比例也显著减少了”。这个文件先后经过8次讨论,到11月22日投票表决时,议会厅中更掀起轩然大波。一位历史学家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争论接着争论,议会连续开到掌灯时分,直到午夜,才以11票(159票对148票)的微弱多数通过。”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第120条: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第197条: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那些国会所能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22日议会通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讨论和表决《大抗议书》相关过程的情况。这一过程体现了民主化进程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议会提出的改革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大抗议书》最终得以通过的原因。

2018-02-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2单元-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同步练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