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非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2022-08-07更新 | 628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2 .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2020-03-17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4 . 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表明列宁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务实
C.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2019-05-04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民间往往用九流来泛指社会各行各业的各色人等,九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如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
A.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第三章《联邦议会》和第五章《帝国议会》,构成德意志帝国的基本权力框架,如下图所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德国君主立宪体制趋于完善
B.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邦国利益
C.帝国议会行使经济立法大权
D.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