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697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A.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B.推动了香港的变化
C.丰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24-04-09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单元测试
3 . 下图名为《赶集的古罗马农民》,其展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B.经济生活的多元化
C.市场经济的体制化D.土地制度的国有化
2024-03-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2 第四单元测试卷 B卷
4 . 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2022年,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推动中美互利共赢
C.数字经济领先全球D.外交范围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1年习近平庄严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取得的根本保障是(     
A.科技的创新与发展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D.国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阶段时间来源地备注
第一次浪潮20世纪初到1945中东欧国家一战结束后,法国的社会经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引进外国劳工成为发展的必然,外国劳工的涌入备受欢迎
第二次浪潮1945年到1973中南欧与非洲二战后,法国亟待重建,但中南欧国家提供的劳工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原法国殖民地相继独立,法国与它们签署了引进劳工的合同。1945年法国政府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法案,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负责外国劳工的招聘和协调事宜
第三次
浪潮
1974
至今
东欧、北非、亚洲的难民和非法移民“石油危机”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衰落,法国失业人数的急剧攀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停止外国移民”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各种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推波助澜,法国在此后日益紧缩移民政策

——摘编自宋全成《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据材料,解读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2024-02-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三第三单元单元达标检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7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出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性和外资主导性,许多逃避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也必须为这些“中国问题”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这说明(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代价承担者B.跨国公司是生态问题罪魁祸首
C.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关联D.人类命运共同体即生态共同体
9 . 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栽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首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豌豆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粱(非洲高粱)也是大约四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

——整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

材料二:嘉庆年间,“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玉米……棚厂满山相望”。道光十三年,“各处山场只开十之二三,至道光三十年时已十开六七”。从嘉庆至光绪年间,在浙江多地的方志中,均有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玉米的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足以济荒,而人畜兼资”。

——摘编自郑楠《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三: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

——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


(1)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玉米在浙江种植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引入对饮食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为消除饥饿而成立的组织名称。概括“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10 . 根据1964年颁布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对下图历史古迹的保护应强调(     

                  庞贝古城遗址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罗马城市庞贝,在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1748年,在对庞贝城进行考古发掘时,由于发掘时期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遗址遭到很大的破坏。
A.对原文物进行全面模拟复原B.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由联合国全权负责筹集资金D.对破坏行为发出国际性谴责
2024-02-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3第六单元测试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