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看图释史,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1)看一看,结合材料,叙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想一想,结合材料,说说孙中山革命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 看图释史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的“诸夏”与周边“四夷”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重要变化。



(1)看一看上述文物信息透露出当时民族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
(2)想一想导致上述“诸夏”与“四夷”民族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1-10-10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互相交流、交融,共同筑成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谢重光《唐宋时期南方民族的新格局》

材料二   松赞干布之所以会从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并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其一,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其二,文成公主的影响。

——崔民德《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南方民族新格局”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对唐态度转变的原因,并分析唐蕃关系改善的影响?
4 . 财政危机
(1)原因
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________直线上升
②政府________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________状况日益恶化。
2021-09-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看图释史“南海一号”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使得昔日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变得吏为清晰,也折射出宋元对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1)看一看从“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中,你能获耿哪些历史信息?
(2)想一想结合材料及所学,哪些原因导致了当时海外贸易的繁盛?
6 . 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________的局面。


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________”。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84年,________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2021-09-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前案)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2)意义
①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________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揭开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8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英国等列强支持
②袁世凯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
③孙中山的妥协: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________,即推荐他做大总统
(2)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②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2021-08-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辛亥革命(导学案)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1-06-09更新 | 4247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303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