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8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2022-07-14更新 | 3204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历史传统:从________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资源。
经济原因(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了________,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

思想原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宗教原因: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2)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客观条件:①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________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14世纪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地图的准确性提高;________学说的出现;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②造船技术的进步。(具有较强抗风力的海船的建造,不仅可以顺风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________的出现,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022-04-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前案)
3 . 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________的呼声高涨。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________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________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________
(3)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
2022-04-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前案)
4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6—17世纪,英国________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________。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________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
①《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王位继承法》:1701年又通过《________》,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
“光荣革命”后,英国________逐步形成。
2022-04-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前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壁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2-06-16更新 | 494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原因
(1)根本原因(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________,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021-10-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8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亚洲国家的成就
(1)原因
①20世纪60—80年代,________、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________调整的机会。

②利用本国丰富的________资源吸引________资本,发展________型产业
(2)成就
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________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________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________”和经济起飞。
2022-05-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前案)
9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10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程(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20世纪40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到1952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民营工业“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的原因。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向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②"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回顾历史,写出1985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重大意义。
2022-01-12更新 | 2687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