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1-09-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2021-09-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6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5 . 表现
(1)国内矛盾激化
①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________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大部分由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领导。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教天理教还攻入了________

(2)对外:________
①背景: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措施:
清初,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________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外商受到严格制约。严厉禁止________出海贸易。
③结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021-10-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 ,合称“ 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________ 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 ________ 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021-09-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前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摘自《内战百科》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2021-09-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8 . (1)背景:________日趋剧烈。
(2)目的:________
(3)代表:________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________,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________;“废井田,开阡陌”;实行________;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________

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④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021-09-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前案)
9 . 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10 .
租庸调制 两税法
背景均田制实行均田制无法实行
目的巩固统治,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①对农民人身控制强
②纳庸代役保证农时
③政府赋税得到保障
①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简化税收名目
③扩大收税对象
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