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二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人教版必修·教材

(1)针对材料一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意义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2 . 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奏议》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

材料四   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材料五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2021-1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学在不断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更多可靠的史料不断接近客观事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1

材料二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此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希腊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伦改革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古风时期。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材料三   无论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材料都少有关于手工业的记载,唯一有充分历史证据的手工业是雅典的制陶业,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估算,即使在制陶业最兴盛时期,雅典从事制陶业的总人数也不超过200人。从社会的各个侧面看,希腊城邦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不少学者认为,梭伦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根据。梭伦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实际上主要是雅典的农业危机,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废除所有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它同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梭伦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干的和湿的”(亚里士多德语,“湿的”即指橄榄油)收获,而不是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收入。

——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者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学者黄洋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综上,专家学者们对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各不相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晖,很快就暗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如何理解?
(2)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2019-01-30更新 | 5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高三期中联考文综历史卷
7 . 规则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重严峻挑战。                                   ——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16-12-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