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夫之批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的思想,认为这是“销行以归知”。他批评的矛头主要针对(     
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康熙帝曾自恃道:“听政有年,稍有暧昧之处,皆洞悉之……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A.设置枢密院B.设立特务机构C.建立军机处D.实行奏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初期为了在藏区推行各政治、经济制度,借鉴元对藏区的统治经验,分别设置了河州卫、朵甘卫、乌思藏卫,后升级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官员均由当地政教首领担任,但归中央政府任命。这一做法(     
A.强化了朝廷对西藏地区的管理B.重在承继元朝的行政管理体制
C.表明明代卫所制度的普遍确立D.为国家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外戚集团易于接近皇帝,往往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集团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而亟欲亲政的心理,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的外戚与宦官专权(     
A.导致地方权力膨胀B.表明外戚权力失控
C.均受到宗法制影响D.是君主专制的后果
5 . 禹会村遗址发现了经过精心设计营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而别致的T形坛和以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这一考古成果显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或为真实历史事件。这说明(     
A.禹会村已经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已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C.禹会诸侯于涂山真实性毋庸置疑D.夏朝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
7 . 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征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结为儿女亲家;其下令修订的《氏族志》也将崔、卢、郑、李、王等山东士族列为第一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的意识增强B.门阀士族把持了政坛
C.世家大族影响力犹存D.社会风气正不断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 (     
A.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B.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
C.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9 . 汉代画像石《讲经图》,教师与学生席地而坐。《北齐校书图》,一名北齐时期的文人坐在胡床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从汉到北齐的变化,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是(     
A.经济开发B.国家统一C.儒学复兴D.民族交融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控制海洋的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收到这一消息后,北洋政府“以工代兵,赴欧参战”。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战壕到修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掘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