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上海开埠后成为进口洋货重要的集散地,每年大量洋货由上海进口再转运至各主要口岸。如图反映了1866—1895年间沪津洋货外贸埠际转运的比重,据图可知,当时(     
A.天津对外贸易逆差显著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D.天津对上海洋货转运依赖度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多次派遣黑人爵士乐团前往苏联、东欧、中东及非洲国家巡演。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形式,爵士乐最令人着迷的特性在于即兴演奏,每个成员既要配合又要独奏,是规则和自由之间最完美的结合,成为民主、自由、平等的化身。这表明(     
A.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B.美国借艺术领域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爵士乐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4年,在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推进下,上海大学师生主动附设了平民学校,专门招收失学工人等劳动者,开展工人教育,向工人们揭露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宣传革命主张。这一现象(     
A.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进程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C.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D.说明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代实行国人参政制,运用舆论褒贬当局、参与朝会、举行起义和暴动是国人对朝政施加影响的常见方式。国人集会对所议政事不但有发言权,而且有表决权。当政局动乱之际,国人在推举摄政的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材料反映出周代(     
A.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激化B.政体中具有原始民主成分
C.贵族权力受到了较大限制D.原始民主植根于悠久历史
2023-02-0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西方国家乡村重构历程
20世纪
70年代
西方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减缓,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国家干预开始进入乡村市场,部分制造业也开始迁往本国乡村;农业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标准与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0世纪
90年代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病”催生城市社会的“乡村田园梦”,从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重构乡村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引发人们对乡村空间的重新审视,农业资源保护、文化景观修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西方国家乡村政策的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对乡村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西方国家乡村主体新增了跨国公司、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全球性流动不仅带来新的乡村主体,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新产业改变了乡村社区经济和环境关系,西方国家乡村呈现多 维混杂的空间格局。

——摘编自胡书玲等《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历史上的“乡村重构”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初以来,唐延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唐末时定居于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唐代外商们可以自由地“任于内地贸易”,几乎在各条路线上都可以看到外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近二百年的海禁之后,明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即可出洋贸易,由此进入海外贸易的“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的闽南海商贸易经营范围相当广阔,横跨环中国南海。国际上,与日本人所在的长崎平户、西班牙人所在的马尼拉、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都经常性地保持活络的贸易往来。贸易经营的货物以丝、瓷、糖、黄金、茶为大宗,每次贸易的金额数量都相当大。月港出口商品的来源地是多源的,不仅从闽南地区漳州河邻近地区采集收购输出商品,同时也从福建福州、广东等地和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甚至远达山东、四川采购。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海上贸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带动了漳州河一带社会经济商品贸易的繁荣发展,也刺激、吸引、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诸省的对外商品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涂志伟《明中晚期以月港为中心的国内海上贸易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四川学政。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纠弹时政,号为清流。光绪七年(1881)授山西巡抚。十年升两广总督。中法战争中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曾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矿务局,立广雅书院,以图自强。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芦汉铁路。中日甲午战争时代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巡阅江防,购新式炮,筑西式炮台,编练江南自强军,广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学堂,主张改革科举。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二十一年列名北京、上海强学会,后授意查禁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回任湖广总督。二十四年在《劝学篇》中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义和团运动时期,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倡“东南互保”,镇压反洋教斗争及自立军起义。二十七年与刘坤一上变法三疏多被采纳。次年充督办商务大臣、署两江总督。二十九年任经济特科阅卷大臣,厘定大学堂章程。三十二年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后督办粤汉铁路,充实录馆总裁官。

——摘编自郑天挺,荣孟源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张之洞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文艺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其价值取向不断嬗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政治挂帅,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政治标准为核心要素,体现为电影对意识形态的着力张扬。

19791992年,多元探索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电影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19932000年,市场化转型,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关注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电影的商业化日益凸显。

2001年至今,产业化建设,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强调文艺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产业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金宜鸿《新中国文艺政策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文艺政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同学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初的两条铁路是从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分别于1825年和1830年开通。女演员弗朗丝(范妮)金伯尔幼年时曾在第二条铁路开通的那一年搭乘过,她对那段旅程作了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因为他们曾用猎鸟做过试验)。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发行的关于“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的纪念币。


美国“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1美元银质纪念币

——摘编自马天一《世界纪念币上的交通史》

材料三   洛杉矶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严重光化学污染事件的城市。洛杉矶盆地位于美国的西海岸,它既是一个有名的汽车城,也是有名的烟雾城。洛杉矶首次光化学烟雾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洛杉矶的800多万辆汽车是产生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洛杉矶的居民和游客饱尝这种烟雾之苦,它刺激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其影响对人体健康是长期的。有调查表明,在洛杉矶长大的儿童肺功能因此下降了10%—15%。据估计,洛杉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大约为100亿美元。

——摘编自刘希艳、高元伟、李丰主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示范精品教材:汽车文化》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中说:“从先秦以来,中国人鲜明地区分‘中国’或‘华夏’与‘夷狄’,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种区分是从文化上来强调的,不是从种族上来强调的。”而《春秋公羊传》记载了儒家论述“夷夏互变”的大量历史案例。可见,是夷狄还是华夏依据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化而转移,正如韩愈在评价《春秋》时所说的一样:“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之进于中国者,则中国之。”正是这种依文化辨华夷的观念使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能够通过文化学习相互融合、凝聚。

——摘编自张刚《中国古代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凝聚》

材料二   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认同意识做了具体反映,《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晋书》中的《刘元海载记》记述了匈奴人刘渊认同自己为刘汉后裔,所建政权以“汉”为号。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总体来说都非常重视汲取汉族先进文明制度,统治者都非常热心儒学,如北魏孝文帝就以汉化改革著称,对儒家道统极为认同,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民族观。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以何角度进行华夏认同?并说明这种民族认同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