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7 道试题

1 . 以下是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部分会议及相关决议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组织一贯到力于(     



1961年第一次会议
消除世界经济不平衡状态,废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
1964年第二次会议迅速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国际秩序
1970年第三次会议加强和统一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
1973年第四次会议通过经济宣言,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979年第六次会议呼吁展开新的一轮促进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全球性谈判
A.谋求成员国的发展B.成立区域经济集团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挑战传统殖民体系
2024-05-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属于“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华约”组织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B.“福利国家”的建立、黑人民权运动的开展、勃列日涅夫改革
C.十月革命的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24-05-14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3 . 一战前,以美国力代表的外国资本整断了墨西哥的石油生产和原油加工,其开采的原油只需要缴纳微薄的印花税就可以直接自由输出,而墨西哥则需要以高出美国售价的价格购买本国生产的石油。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美国独立鼓舞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②卡德纳斯推行的石油国有改革失败
③美国在拉美推行“金元外交”政策   ④墨西哥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任重道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5-14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有一支由上海漫画家组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抗日的炮声到哪里……抗日漫画就出现在哪里”。抗日漫画宣传队的活动(     
①表明了中国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   ②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③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④歌颂工农红军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双剑论”

材料一   “双剑论”是中古西欧罗马教会所提出的一种神学政治理论,“双创”指教会和世俗君主这两种权力,国王这把剑可以锐利教会之剑。教会之剑则可以缓和国王之剑,两把剑互为作用、相互结合,因为它们都是基督之剑。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材料二   “双剑论”提出后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诠释。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认为,上帝将“精神之剑”和“世俗之剑”都交到了教皇手里,教皇可以将“世俗之剑”交给国王,教皇可以随时收回“世俗之剑”以及随剑的权力。

但丁(12651321年)认为,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剑”并不掌握在教会之手,教皇和帝王的权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所以不能由一人来体现。井特别指出,世俗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皇。

马丁·路德(14831546年)认为,基督不使用刀剑,因为在他的国里,只有虔敬的人,所以用不着刀剑。教皇对皇帝犹如主教对国王,除了在圣坛上受膏油和加冕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权柄。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双剑论”所体现的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人对“双剑论”的不同诠释。
2024-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87年,福州船政局的“万年青号”在上海因大雾被英国船只“你泊而号”撞沉。清政府根据中英纠纷的处理原则,将“你泊而号”告上“英国在华最高法院”,获得胜诉。此次胜诉表明(     
①中国的司法权进一步沦丧   ②中国已经收回了“领事裁判权”
③洋务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④政府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利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5-1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7 . “通用语”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通用语”的存在。周秦时期,列国间即通行一种“雅言”;此后,东汉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明清时期的北京话等都曾成为“通用语”。古代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只有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或远途商人等少数群体才有跨区域日常交际的需求,因而“通用语”推广仅针对特定人群,官方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过统一“通用语”的运动。

——摘编自《普通话是如何产生的》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通用语”被称为“官话”,常被视为现代曾通话的前身,但它并无统一的语音标堆。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人主张在全国推广“通用语”,即推行以“国语”取代“官话”的“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主张。“言文一致”指口头语和书写语的统一、主张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统一”指建立一种全体国民都会说的,语音唯一的,具有普遍性的“通用语”。这些主张与《新青年》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提议互相呼应,打破了长期以来义言文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为白话文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普通民众学习识字提供了便利条件。

1949年以后,为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规范的汉民族“通用语”的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取“普遍通用”之意。随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族际“通用语”的功能不断巩固,同时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可以自由的使用和发展,并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通用语”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现代“通用语”的演变,
2024-05-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8 . 明代礼部尚书沈鲤在《劝输文》中倡议道:“夫仓以社名,则非独有司(政府)之事也,盖所有居人,均与有责焉。”这表明(     
A.救灾是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B.社仓是优抚老弱的专门机构
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开始兴起D.作者倡导民间参与社会救济
2024-05-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南宋史书《通鉴纪事本末》的编写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若事件由中央政权发起,标题多用“平”,如《唐平山东》《唐平江淮》;若事件有碍于国家统一、-标题多用“乱”“祸”“篡”等,如《安史之乱》《党锢之祸》《王莽篡汉》。该史书的编写(     
①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②站在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立场
③意在提供治乱兴衰经验   ④反映了作者希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5-14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图为晚清时期的时政没画《清朝问题》,该漫画中的美国(     

A.主导欧洲列强,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B.意在通过“门户开放”原则,获取侵略权益
C.调停了各国矛盾,获得清政府信任
D.掀起瓜分狂潮,侵占了各国原有的势力范围
2024-05-14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