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2023-01-18更新 | 147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湖南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是大西洋时代的全盛时期。当时,大西洋沿岸国家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并将世界领土予以瓜分,使它们自己成为“宗主国”。英国号称“世界工厂”。1820年,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18%。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强国。大西洋沿岸成了世界金库的所在地和世界权力的发源地。

——摘编自张发坤《太平洋时代到来的关键——中国崛起》

材料二 经济的核心是生产力,交往的纽带是贸易。生产力贸易的双翼齐飞,才会有中心的转移。近几年人们再次看到这种趋势,并预言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也正是东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诸国生产力和交往的飞速发展,使之重新由隐到显。……本来的太平洋时代,是一个生产力,特别是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经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以及自觉、开放型的交往新时代。它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地中海时代和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大西洋时代不同,将以政治,经济、文化的和平交往方式,以太平洋地区的一体化过程,使“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彭树智《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大西洋时代”和“太平洋时代”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01-10更新 | 385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研究表明,19世纪晚期,英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加入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的竞争之中,使英国失去了“对某些特定市场或多或少的绝对控制”。随着火车、轮船和冷冻技术投入使用,世界各地的粮食和肉类也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世界进步B.欧洲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倒退趋势
C.交通运输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D.欧洲的农牧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5年上台执政的戈尔巴乔夫转变对外政策.提出了“新思维”外交.主张“合理足够”概念维持低水平战略均势.同时提出"全人类利益优先”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等观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       
A.表明苏联放弃与美国冷战B.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D.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
2022-04-20更新 | 89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在《汉书》中就曾指出“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宋代以前中国文武人才多产生于北方,但北方人才类型又存在东、西之分。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方文风占据优势,“入仕”与“闻世”的文人渐多,北方蜕变为以武人见长。南方多文人,北方多名将与锐兵的现象,经元、明、清以迄民国,一直延续未变。

材料二   近代新教育的兴办,多与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由此造成了学校分布和人才来源的地域偏向;就举才制度而言,科举废除后直到1949年以前,全国性的统一人才选拔和严格的名额区域配置制度始终未能再现,人才选拔总体以学校为推行主体,国家的控制较少,地方的影响较大,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


——摘编自梁晨、任韵竹、李中清《民国大学生地理来源量化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人才地理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民国人才地理分布的变化及其背景。
2022-06-0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考古发现,地方封国青铜礼器式样紧随中心地区青铜器的发展趋势,但以陶器为代表的日用品则与当地的传统密切相关。据此可知,西周
A.周人礼乐文化植入地方封国B.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周人文化遭到地方封国抵制D.分封制促进文化繁荣
2022-06-04更新 | 9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
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2022-04-09更新 | 7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风向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宅地法》带来了西部开发的浪潮。农业资本家们常常无视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最大化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陷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1936年成立的大平原委员会提交了区域规划报告《大平原的未来》。报告提出三大政策:未分配的国有土地全部转变为国有牧场、生态脆弱地带边际土地的购买与退耕还牧、全面推行水土保持国策。报告还提出三大配套措施,即加强研究、教育与宣传工作,在信贷和税收方面为农业调整提供支持,成立联邦一级的专门协调机构。这一区域中长期规划得到了一定的贯彻落实,对逆转当地的土地沙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高国荣《从掠夺性开发到保护性利用:对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的重新审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历史轨迹(见下表)

时段发展情况
1949年到1978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基本出发点为:加速重工业发展优先,建立战略、防御型经济布局优先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重点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国家“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
1990年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强调区域规划须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编制了长三角、环渤海等七大区域发展规划。将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内陆,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0年以来主要目标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摘编自殷为华《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9 . 如表为截止1988年苏联合资企业规模统计。从表格中可以得知此时期
国家合资
企业数
法定基金总额(万卢布)外方股份%法定基金在500万卢布以上的企业所占%法定基金在100万卢布以下的企业所占%
西德471808048.913.348.9
芬兰37731035.616.248.6
意大利271813027.848.125.9
奥地利19628032.215.873.7
美国17417029.517.564.7

A.新经济政策得到一定程度恢复B.斯大林模式已发生了根本变革
C.美苏两国关系呈现出缓和趋势D.苏联与全球资本市场联系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中期以后,小说创作与出版分离趋势日益明显。《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出现了创作时间长、付梓时间长的特点,这些小说最初付梓的地方多为文人的书斋。据此可知,当时
A.出版业专业化程度增强B.市民文化水平提高
C.士商合流趋势日益明显D.小说的商业性减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