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在全面的近代文化革新运动中,中国语言文字也经历了一场颇有深度与规樸的变革运动。吴稚晖等学者认为:文字者,不过器物之一。如其必守较不适用之文字,则武器用弓矢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快枪?航海用帆樯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汽舟?文字所以达意,与弓矢、快枪、帆樯、汽舟之代カ,非同物欤?何为不宝祖宗之弓失与帆樯,而必宝其呆滞朴塞之音,板方符咒之字哉!是真所谓以伪传伪,习焉不察者也。与之相反,张枬等学者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亡国之祸叠见,均国亡而学存。至于今日,则国未亡而学先亡。…肄大秦之书,家习劫卢之字,宿儒保经以行,博士依席不讲,举凡三仓之雅,六艺之精言,九流之坠绪,彼赢秦、蒙古所不能亡者,竟亡手教育普兴之世,不亦大可哀邪!故国学之厄,未有甚于今日者也。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学也者,政教礼俗之所出也。学亡则一国政教礼俗均亡;政教礼俗均亡,则邦国不能独峙。

——摘编自吴稚晖《吴稚晖文集》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末文字改革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021-08-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06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