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唐义净翻译尊者胜友集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八)中,提到有五种“盐药”,第五种为“三没达攞(luó)”,并解释说它是“煮海为之”。义净翻译的经文中还涉及制造沙糖团的技术。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佛教(       
A.助推了科技的传播B.重在研究营养膳食
C.对信众的影响广泛D.教理逐渐走向实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使用出现了有所侧重的情况。称某族的成员,可称“某族之人”,但未见称“某族之民”或“族民”者。称“民”者则多是某地之民或下层民众,如“向之民”“国内之民”“晋国之民”等。这表明当时(       
A.地域认知影响的增强B.宗法分封制彻底崩溃
C.居民身份趋于多样化D.民的社会地位在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4年以来,我国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生态文明立法进一步加快;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出台外商投资法,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首部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这反映出我国(       
A.法治建设将市场经济作为中心B.民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C.加强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D.立法形式趋于丰富多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曾这样描述近代某次思想解放运动:世俗文明在宗教文明旁边自觉地壮大起来了。这股世俗文明的潜流此起彼落,不断膨胀扩大,形成较强大的力量,到此时就顽强地破土而出了。该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0年,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考虑到“此次苏、常之陷,变起仓猝,其遇害官绅士女,尤不忍令其湮没”,在行营设立忠义局,对殉难的官绅、士民、妇女、“详核事实,兼考世系,出示遍行晓谕”,并奏请建立总祠总坊,对于“死事尤烈者”,建立专祠专坊。此举旨在(       
A.揭露太平军杀戮的残酷性B.重树战区的道德价值体系
C.增强民众对清政府的认同D.说明太平天国叛乱的本质
6 . 西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实行“度者……职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者……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衡权者……职在大行,鸿胪掌之”。这一政策(       
A.反映了抑商政策导向B.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C.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D.旨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4年,四川成立劝工总局,作为推行实业的总机构,其宗旨是使川省产品力求精进,抵制外货;又规定凡民间有能仿制洋货或发明新器者,均可呈送总局,以便推广;总局还选派留学生赴日本、比利时留学,实习各种工艺制造。这些措施(       
A.践行了“新政”经济思想B.源于民众思想的觉醒
C.突破了中体西用局限D.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8 .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下设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个使司,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体系。理藩院的管理内容涉及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清朝理藩院的设立旨在(       
A.践行因俗而治的理念B.巩固国家政治大一统局面
C.推动宗藩体制的建立D.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3世纪,英王亨利三世授予一些城市特许证,规定农奴在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城市自由民:欧洲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上述举措旨在(     
A.打击罗马教会势力B.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C.维护统治的合法性D.强化君主的政治权威
10 .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2022年金砖五国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31.5%。在这一时期,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创建了金砖国家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全球南方”在重大问题上与西方保持距离,让西方不得不重视“全球南方”的立场和主张。这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政治经济优势已经完全丧失B.多种力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进程
C.全球范围南北势力相互制约的格局出现D.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无法共同协调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