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贫富分化的出现B.社会演进的趋势
C.部落战争的扩大D.氏族社会的发展
2023-12-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3 . 该统计报道中的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封建剥削日渐趋于沉重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教化手段的世俗化趋势D.民众审美出现阶层分化
2024-03-25更新 | 515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报刊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状况。下表为《申报》使用“民族”一词频率的变化,导致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民族”检索条目数
1911年243
1925年824
1936年1507
1939年2369
A.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B.国共合作以挽救危亡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社会生活追求新风尚
2024-01-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6 .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趋势加强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
C.铁犁牛耕的使用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7 . 周人将分封的诸侯之地称为“诸夏”,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中国”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一变化(     
A.呈现中央集权化的趋势B.利于华夏认同的增强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认同D.反映出列国纷争激烈
8 .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称为夷、蛮、戎、狄。春秋战国之交,曾以蛮国自居的楚国、被中国诸侯看作戎、狄的秦国已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萌芽B.不同民族差异消除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逐步增强D.大一统趋势的加强
9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
2023-07-08更新 | 341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下图所示为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图中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       

注:图中的“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探索。
A.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
C.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D.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
2023-07-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