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湖北某地一名崔姓农民,“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农民家庭:他们“涸湖池取鱼,获龟犹倍多,悉刳其肉,载龟板至江陵鬻之,厚得金帛”。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人说:“1990年以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下海还是不齿的态度,大家都支持鼓励别人下海,但自己不下海。最早认为下海的都是混不下去、没办法、走投无路的人,或者是犯了错误的人,再晚一点认为是本事不大的人,但到了1992年下海的就都是体制内或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了。”材料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B.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C.城市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D.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2024-06-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定了一项外交原则———“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把外交战略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的设想,即建立一条从日本经过欧洲一直到美国的统一战线,以抗衡当时霸权主义野心日益膨胀的苏联。外交战略的调整,说明中国(     
A.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布局B.首次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
C.抛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弱化国家利益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2024-06-08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史·薛奎传》载:永州“岁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人不偿费。奎奏听民自采,而所输辄倍之”。《宋史·梁适传》载:“莱芜冶铁为民病,当役者率破产以偿。适募人为之,自是民不忧冶户,而铁岁溢。”这反映了宋代(     
A.官员财政自主性的提升B.冶铁技术有了重大改进
C.政府调整了矿冶业经营结构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2024-06-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贵州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文稿内容摘录如下。据此可知(       
次序时间内容摘录
11950.2.28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21958.10.6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31958.10.25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41958.11.1其他一切地区的军事目标,逢双日都不打炮,打炮一律于单日……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
51979.1.1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A.中美关系影响着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B.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方式始终如一
C.打击台独势力是五次文稿的共同主题D.争取台湾当局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策略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6 . 下图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造成货币使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货币政策B.手工业的地域性特色
C.政局稳定指数的差异D.经济重心的向南转移
2024-06-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7 . 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D.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2024-06-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8 .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鼓吹个人从各种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强盛所要求的健全“国民”。到五四时期,“新民”说被“新人”说取代,“新人”是“人类中的一个人”,而不是“国家”中的一个“民”,陈独秀甚至明确提出“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众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B.中外文明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C.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思想主流
2024-06-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9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48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山西实行所谓“平民经济”政策, 一半工资以贱价的小米计价。政策实施后,太原市内的工人间便流传开一则顺口溜:“(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泡罚你四万,你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打仗。”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B.说明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溃
C.缘于国民党军投入战略决战D.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反动面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