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7 道试题
1 . 1968年,美国某调查机构对2282个公民进行对越南战争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人支持继续作战,22%的人希望终止战争。但到1971年,57%的人希望美国从越南脱身,即便要冒着共产主义最终接管越南的风险,只有22%的被调查者希望继续战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尼克松作出撤军决定
C.美国至上主义的重大挫折D.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上。据联合国发布的资料,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在1989年已达1.5万亿美元;1985—198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5倍。这反映出(     
A.国际投资呈现出多元化B.世界贸易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C.意识形态影响资本流向D.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2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制定实体法;城市参照罗马法中的民法原则,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法规,逐渐排斥封建的庄园法、习惯法,间接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反映出(     
A.封君封臣制度的巩固B.君主集权的加强
C.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D.罗马法体系完善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19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工资低得可怜,车间里煤气毒臭、尘埃,以及棉屑混合在一起。伍尔弗汉普顿制钉厂,“充满了危险的机器,连路都不好走”,“飞轮的咆哮声砰然震耳”,“男女童工在冲压机旁工作,他们的手指每秒都有被冲掉的危险”。这可以用来佐证(     
A.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科学技术成为摧残童工的根源
C.童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D.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据《山西外贸志稿》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省交城县是有名的毛皮集散地,毛皮加工业发达。其中“交字毛”品质优良,出产量大,蜚声海外。洋行及买办纷至沓来,竞相搜购攫取,将收购的大量皮毛输往天津口岸出境。这说明该地区(     
A.经济形态发生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C.商品结构的多元化D.传统手工业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朝初年,“凡天下兵卫邻边闲旷之地,皆分亩为屯,倚耕以守”,“于是,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在兴屯矣”,逐步形成了“屯田遍天下,而边境最多。九边皆设屯田,而西北为最”的局面。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有效解除了北部边患
C.利于抑制地主兼并土地D.开创了边疆管理先河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如表为《新唐书·宰相表》节录的内容。据此可知(     
时间内容
武德元年(618年)“裴寂拜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贞观三年(629年)“尚书右承魏征秘书监,参豫朝政”
贞观四年(630年)二月,“太常卿萧璃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民部尚书戴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十一月,“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识.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A.中书门下机构已经出现B.官僚政治开始确立
C.宰相职权被分散和制约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据考古发掘,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带有契刻符号的甲骨,这些符号多见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占卜相关的佩戴饰物。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殷墟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这些契刻符号(     
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反映出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已出现
C.记录了王室的大事D.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了实证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时,故意夸大当地人的文化差异,人为地将当地人划分为不同“部落”。这导致一些殖民地属民认为自己所属的“部落”与其他“部落”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冲突。据此,英国的统治政策(     
A.埋下了非洲矛盾冲突的隐患B.破坏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
C.中断了非洲国家联合的进程D.激发了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
10 . 辽、西夏、金等政权除自身铸币外,多仰赖南方宋钱。苏辙称:“(辽)北界别无钱,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人张方平也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这反映了(     
A.铸币水平呈现地域差异B.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C.货币互通助推经济交融D.宋朝海外贸易处于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