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018-06-01更新 | 1312次组卷 | 14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作为钦差大臣,代替林则徐与英国代表交涉周旋。不同时代的学者对琦善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有学者认为,琦善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是一个“胆小鬼”“卖国贼”;也有学者认为,琦善具有远超时人的外交家的智慧,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历史学家的认知水平与生命体验存在差异
B.历史学家思维习惯及对外部世界认知不同
C.时代大势、史观史论以及意识形态的因素
D.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使研究者难以准确定论
2021-01-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共八大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良好开端,但之后遭遇了严重失误和重大挫折。长期以来,关于八大路线中断原因的研究是八大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是八大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有研究者认为“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对八大路线的中断或起了催化剂作用,或是直接原因。”还有人从国际共运的形势分析指出“1956年前后国内外重大事件影响了党和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作出了错误结论。”这表明
A.历史解释需要通过出土文物加以印证
B.对同一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历史解释可能是多元的
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历史解释的实际价值有限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021-01-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历史,从商周起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目的也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代学者许嘉璐也提出:“无科技无以强国,无文化足以亡种”。这些论述说明
A.历史是史学家挑选出来的人类发展精选集B.历史的存亡由历史学家个人意志主观构建
C.历史学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历史研究应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
2021-12-1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关于宋朝的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由此可见
A.历史诠释需要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B.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C.每个时代的人看历史都有其时代性,故必要的考辨不可或缺
D.学术争论难以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需要借助考古学的进展
2021-11-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加试题】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历史学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2017-04-17更新 | 2595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