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文学
朝代代表
魏晋南北朝________(曹操父子)、________(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
唐朝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边塞诗:王昌龄《出塞》、岑参《逢入京使》
山水诗:王维《竹里馆》、孟浩然《春晓》
________________,作品被誉为________(由盛转衰)
中唐________、《长恨歌》
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唐诗风格差异大的原因:(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①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主观认识)
②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23-07-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讲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全面评价科举制的影响
项目史实阐释
积极
影响
________打破了传统的世袭模式,促进了________,加速了________,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________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________
________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________,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促进了________,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________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________,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________,并改造成________
消极
影响
________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________,造成一些官员________
________直接促进了________,“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________
________强化儒学正统地位,________
2023-07-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讲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特点
阶段发展历程基本内涵
奠基时期先秦中华文化起源:多元一体
多元起源黄河 长江 珠江 辽河流域 北方草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天山南北等
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
中华文化肇基:西周礼乐文明
中华文化形成:①____时期
春秋时期 孔子阐述形成儒家文化思想核心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以人为本 民为邦本
人本思想
西周周公:提出“敬天⑧____”思想;制礼作乐
春秋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民本思想
春秋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春秋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战国孟子:“仁政”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主张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朴素唯物观 摒弃天命绝对权威 天地人一个整体」
夏商 相信上天鬼神 商朝人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春秋 老子提出“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战国 荀子“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心怀天下 家国情怀
战国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北宋
张载⑨“为____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清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西周 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春秋 孔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战国
墨子“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西汉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讲信修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西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战国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曼曼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而不同 兼容并包
西周 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春秋 孔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战国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发展交融繁荣
时期
秦汉宋元
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西汉
汉初 道家
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确立②____地位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 三教并流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儒学吸收佛道;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陆九渊“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理学丰富中华文化③____思维;宣扬礼教束缚精神
文化专制文化批判时期
明清
明朝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李贽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清之际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批判④学 抨击封建专制
提倡个性自由 倡导经世致用
康乾时期 中华文化禁锢
八股取士 文字狱钳制思想
衰落重建时期近代1840

1949
____
「向西方学习 ⑤____图存」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 主张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主张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⑥____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⑦____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特点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价值中华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多民族政治格局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

2023-0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4 . 思想领域的变化
陆王心学
(1)兴起: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________
(2)内容:“________”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3)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和叛逆色彩。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
(1)李贽:提倡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①黄宗羲严厉抨击________,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观点及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1)观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影响:①冲击了儒家传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③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易错陷阱:
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它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思想,但并没有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体系。(2)它是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当时的思想主流仍然是理学。
2022-09-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9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
①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②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_____________”思想
①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②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①对于当今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②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2022-08-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