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F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2020-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请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请列举唐宋以来,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主要商品。
(3)明清时期,出现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的商帮。请列举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将其概括为什么?
(2)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的身影,20世纪50年代,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列举其中三项重大成就。
(4)当今世界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形势下我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见下图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2016-11-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改革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现代史上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有过深入的改革,这都深刻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做下列试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网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请你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中四个人的谈话各反映了什么具体历史史实?(4分)材料中体现的两种经济政策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2)阅读材料回答: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牲畜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对苏联的经济有何影响?赫鲁晓夫针对农村问题作了怎样的改革?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3)材料中提到的总统是谁?他向美国人民许诺的“a new deal”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该总统的改革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各是什么?
材料四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
(4)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凭借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背景是什么?里根总统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来振兴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号称“第三条道路”,其政策特点是什么?
(5)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运动可以归纳为“三次高潮,四种模式”。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①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主要特点是围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70年代末改革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全突破了苏联模式。
②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
2016-11-18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成都航天中学高2011级高二下期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6 .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7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