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在我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请选择其中一位对其治国理政进行评价。
2022-12-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
2020-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F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2020-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请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请列举唐宋以来,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主要商品。
(3)明清时期,出现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的商帮。请列举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010·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5 .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 . 古代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汉代关中农民还因地制宜的创造了一种什么灌溉系统?
(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8 . 如何评价科举制?
2017-12-1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外国语实验学校、通江超前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10 .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