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这使得欧洲原本破碎的心脏被整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建立的大陆均势,改变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力量均衡。但是新成立的德国并没有意识“强者遭妒忌”的现实政治逻辑,因而在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中德国所陷入政治困局和外交失败就直接证明继续奉行普鲁士时期的低姿态外交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因此迫使德国统治者必须以现实政治的眼光推动外交战略转型。
——摘编自李大为、包艳玲《浅析1871年德意志统一初期的外交战略转型》
材料二   李俊阳《德国的统一:1989-1990》目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德国统一的背景
1.逃亡联邦德国的浪潮
2.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经济比较
3.昂纳克时代的结束
二、震惊世界的举动——柏林墙一夜之间打开
1.建造柏林墙的历史背景
2.在柏林墙开放的最初日子里
三、动荡中的民主德国——统一热不断升温
1.民主德国政府与统一社会党上层的更迭
2.德国统一的计划
3.民主德国第一次自由大选
四、梦想的实现与破灭——货币、经济与社会联盟
1.关于货币兑换率的讨价还价
2.货币、经济与社会联盟的实行
3.西德马克下的民主德国经济
五、欧洲的警觉与不安——统一的外交活动
1.“2+4方案”
2.打消西方盟国的顾虑
3.德波边界问题
4.德国中立还是属于北约

(1)根据材料一,扼要分析德国1871年统一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两德统一的主要原因和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2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各国根据不同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

——摘编自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生产的革命”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蒸汽和机器”是指哪些发明?这次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2)材料二是列宁哪一年写的文章?材料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哪两次探索?分别指出这两次探索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3)材料三的讲话成为哪一次会议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20世纪80年代史实阐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实践中破除“本本”主义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至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至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8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4 . 材料一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代价
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到17 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的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 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 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式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 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 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 年12 月1 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1815 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 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英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目的并指出这一条例颁布对英国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体现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它后来被废除的原因。
2016-10-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