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苜蓿是古老的世界性牧草。一般认为,苜蓿起源于古波斯。约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在入侵希腊时,为饲养战马、骆驼及家畜,开始在希腊种植首蓿,并传播至罗马。1—2世纪,苜蓿传至整个欧洲。16世纪中叶,苜蓿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入美洲。到1800年,苜蓿传至大洋洲,并在全球广泛种植。

——摘编自孙启忠等《苜蓿的起源与传播考述》等

材料二   苜蓿自汉代引入我国,元朝时在全国种植较为广泛。元代宫廷中设有苜蓿园,交由官员专门管理,以饲马驼膳羊。《元典章》载“(苜蓿)非止喂养头疋(同“匹”),亦可接济饥年”。元诗和元曲中载有“食馀苜蓿承朝日,坐候棠梨过夕晖”“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1861年,苜蓿经中国传入日本,但因风土关系,当地栽培不多。后来,日本又从美国输入其他品种的苜蓿,多栽种于北海道一带。

——摘编自郭建新 朱宏斌《苜蓿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及渊源考察》等

(1)结合材料一,指出苜蓿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元朝政府推广种植苜蓿的目的。
(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苜蓿传播的世界意义。
2024-05-15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屈大均(1630-1696年),广东番禺县人,师从南粤大儒陈邦彦,曾游历荆、楚、吴、越、秦、晋等地,广泛结识顾炎武等中原名流学者。他倡导“以诗为史”,以史学眼光进行诗歌创作,创作出《垄土行》《民谣》《蛋户》等现实主义诗篇,赋予了岭南诗派强大的生命力。他对岭南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整理,选编整辑《广东文选》《广东文集》等著作,保存了岭南的文化精华和珍贵史料。屈大均的史学著作也相当丰富,主要代表作有《广东新语》和《皇明四朝成仁录》。其中《广东新语》记载了广东政治、经济、民生、天文地理、风俗商贸、海外贸易等内容。屈大均治学务本求实,注重本土的国计民生,把发展乡邦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相互结合,成为他治学的最大特色,对整个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冼剑民关汉华《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等


(1)概述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贡献。
(2)简述屈大均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鲍照(416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家世微寒,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揽为临川王国侍郎,宋文帝用他为中书通事舍人,但他在政治上始终受到压抑,同时在文坛上也受到轻视。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性珍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六朝诗坛,素称贻讥金粉,浮华纤巧,内容空虚贫弱,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鲍照的诗篇,则从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学语言,形成了他的诗歌豪迈的风格。鲍熙的代表作《拟行路难》写出了百战关山的老军人流离边塞,思乡难归的愁苦;《登大雷岸与妹书》,用细致的笔触,描绘自己在旅途中见到的江山雄伟景象,并以抒情的口吻,叙述旅途的艰辛;《瓜步山揭文》借描绘江中小山—瓜步山,为寒门才士吐气,并直接斥责了当时“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这一流人物,抨击现状,颇为大胆。

——摘编自王仲军《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鲍照诗作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鲍照、陶渊明等著名诗人的原因。
2022-05-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民主化和民族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德意志第二帝国由于政治体制设计的原因,通过舆论影响政治成为了民众的首选。威廉二世每次在外交、殖民、军备方面有所建树,都要指挥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宣传,使得德国普通民众对于殖民扩张和民族主义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无论是德国的军队、国会、商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扩张和战争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对德国“世界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截止1915年底,德国让会上流传的鼓吹战争、歌颂战争的散文超过235册,战争诗达150万首,战争文学达8000册。

——据沈志昂(国内舆论与德国世界政策》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后果。
2022-05-13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保温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来到敦煌,从此扎根大漠40余年,潜心敦煌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她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其它石窟寺遗址考古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她积极推动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促成《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颁布。她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带领团队花了20年的时间做成了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先后上线了中英文版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其资源不仅应用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而且使敦煌艺术走出国门。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0万人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同年,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敦煌的召唤,一生的归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樊锦诗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他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长期被放逐。从官场到民间的社会现实,为刘禹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升华到新的境界。刘禹锡学习民歌,创作了《竹枝词》,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句广为流传,历代都有仿作、拟作。刘禹锡所习用的因意遣词、寄有于无、即小见大等技法,屡为后人所借鉴。如《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便因用笔深曲、托兴玄妙而被后代诗词作者反复揣摩。刘禹锡的诗有如其人品,在诗中树立了一个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的人格典范。宋代诗词作者在坎坷失意而又不甘屈服时,往往自托为“刘郎”,借以自勉。刘禹锡的诗歌常常豪情与忧思并存,他以卓异的诗歌成就崛起于中唐诗坛,被后世称为“诗豪”。

——摘编自肖瑞峰《论刘禹锡诗的时代烙印》等


(1)概括刘禹锡诗歌的特点。
(2)分析刘禹锡诗歌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2022-03-16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第一段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歌曲版的《共产党宣言》,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摘编自颜广明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传入我国。最初是“诗”的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歌”。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首次合唱《国际歌》,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结合材料一中《国际歌》的歌词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在中国翻译并传唱的历史背景。
2021-12-29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珠算源自于中国古代,开始于何时,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算盘的部分诗文

作者作品内容
刘因
(河北徐水县人)
《算盘诗》
1279年)
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民歌。
执筹仍蔽麓,辛苦欲如何?
陶宗仪
(浙江天台人)
《井珠》
1366年)
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
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材料三   日本最早的算盘是从中国传入的明式算盘。明代虽经几次“海禁”,漳州月港一带仍与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保持密切的联系。明自倭乱后与日本断交,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吕宋转运。算盘传入日本亦可能有其他途径,如通过侵略朝鲜,从朝鲜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有学者认为《算法统宗》就是在丰臣秀吉对朝鲜作战期间传入日本的。此外,珠算甚至还远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摘编自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反映的历史史实,分析该材料在研究珠算起源问题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算盘传入日本的路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珠算传播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