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关于手工工匠的历史信息

《左传·文公七年》载:“六府三事,正德、利用、厚生”成为古代工匠艺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宋史》:掌御制、御书及供奉笔札、图书之事。各级官府和民间刻书队伍庞大、活跃。不识字难以在这一行业立足。
中世纪末,手工业部门发生深刻变化,新技术革命,产生新的手工业部门,行会逐步瓦解,匠师们不再参加作坊里的劳动,而变成了生产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成为早期的资本家。17世纪,工匠群体对职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使命感。
机械化和互联网使产品生产实现规模化、批量化,但终究少了技艺的沉淀和凝练。正如《我在故宫修复文物》说:“故宫的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依据所学知识和选取上述材料信息,提出一个关于古今中外工业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选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着“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进行了深刻的研讨。

材料一



湖北军政府为筹办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公债的照会(1911年)

材料二   下表:辛安革命时期的国民政治心理


——据高文浩《“反满”情结的局限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1)从研究辛亥革命的角度,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材料二与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何关联?请简要说明。
2022-02-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材料二 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材料三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限制,田庄主不可避免地会对田庄内的宾客、徒附和奴隶进行剥削。同时,由于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田庄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如《后汉书·酷吏·李章传》记载:“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汉末董卓在郿筑坞,高厚七丈,周围一里一百步“积谷为三十年储”,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毂纨素奇玩,积如丘山。”董卓认为有了郿坞,“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董卓传》)。再者东汉时期的豪族在田庄中隐瞒大量田产和劳动农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被田庄主所攫取,影响国家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使得东汉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杜庆余《论汉代田庄的历史地位》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与材料三体现的经济现象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田庄经济的危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国内知名人士征稿,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关于国家和个人的梦想,并在1933年1月刊出。其中关于“梦想的中国”最活跃,朱自清、徐悲鸿等137人投稿。残酷现实催生“梦想”产生,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XXX先生:在这昏暗的年头儿,英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之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因此我们特发起,在1933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东方杂志》1932年第6号征稿信

材料二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序列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出现的次数
A阶级2758
B教育2750
C帝国主义2341
D民族2170
E日本1838
F社会主义1320
G世界大同1113次(与大同近似词归入此类)
H文化2234
J世界大战56

材料三   “我梦想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作家彭芳草)

“剿共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都一起开赴战场,中国经过英勇战斗收复失地。"(周毓英)

“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柳亚子)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到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成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因为大成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可能一跃而成为东亚强国。”(徐伯璞)

“那时中国的一切都以'人'为基础,要以人役物,不以物役人。大家觉悟工精制与资本主义的弊害……节制资本,调和生产与消费,使无过剩不及之弊。"(曾觉之)


(1)材料二“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反映一些共性问题,请结合材料三内容,按下表中分类标准,选择材料二序列中合适的代号填入表内空白栏。
分类选项
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渴望民族振兴
幻想中国是“社会主义”式的理想国(含大同思想)AFG

(2)材料三中徐伯璞对未来中国的预测是否有其合理性?请说明判断理由。
(3)你如何看待在“这昏暗的年头儿”中国知识精英关于“梦想的中国”征稿活动最活跃这一现象?
2021-05-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如下表格。
主题史实阐释
经济体制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请参照上述范例,运用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相关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完成下表。(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
主题(2分)史实(6分)阐释(6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文化远产保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85年和200年,中国分别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9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全景故宫”“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围绕这些数字资源展开保护、研究和利用。

——摘编自宁吉喆《辉煌70年》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材料二 近百年来的国际文化遗产宪章、宣言、决议等文件繁多,其中重要的遗产保护文件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制定。摘录于下表

时间文件保护对象与范围保护原则与方法
1931雅典宪章历史古迹历史古迹修复此项决议
1964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古迹与遗址原真性原则:将古迹遗址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
1975历史性小城镇决议历史性小城镇在修复和翻新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俗和期望
1994奈良文件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样性在遵循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多样性原则
1999国际文化旅游宪章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提倡旅游业和遗产保护结合,旅游应突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征
200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文物古迹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准则
2003建筑遗产保护原则建筑遗产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原则
2005西安宣言周边环境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独特性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际遗产保护的理解。
2021-07-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自1900年至1938年,共发生过24次战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末,又爆发了140多起战争;尤其是在短短的百年中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规模之大、频次之高、过程之惨烈前所未有。下表所示为20世纪的战争(部分),列举了若干载于史册的重大战争。


——据杨传鑫《时代的报告历史的见证--20世纪的战争及战争文学》等整理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1910年代和1950年代的一场战争并简要说明其概况及历史意义。
2021-07-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下表是11-13世纪部分特许状的内容摘要。

城市内容摘要
洛里斯任何人只要在城市中居住一年零一天,即可获得自由,原主人不得干涉
维尔
纳伊
每位市民取得3英亩的土地和花园,无论他在其中盖多少房子,都只需每年交纳 12 丹尼尔,并且享有购买和出售的权利
克劳
彻斯特
除非是涉及市外地产持有权,否则一切诉讼都在该市内进行,任何郡官都不得对该城的诉讼进行干涉
朴茨
茅斯
城市向国王或领主缴纳一笔总的款项后,市民们可免除通行税、市场摆摊的占地税等各种封建性苛捐杂税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许多城市在获得自治权后,成为自由城市。在意大利,有些城市试行了税收、档案保管等一系列新制度。部分城市还提供校址,给学者以法律保护,建立了新的学校。

            ——摘编自[]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欧城市特许状所赋予的自由权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自由城市的兴起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1-09-0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在把中国传统政治,扼要再加以一番综括的叙述,如下表所示。

序号叙述
因中国是一个大国,求便于统一,故不得不保留一举国共戴的政治领袖即皇帝。又因无法运用民意来公选,因此皇位不得不世袭。要避免世袭皇帝之弊害,最好是采用虚君制,由一个副皇帝即宰相来代替皇帝负实际的职务及责任。明清两代则由皇帝来亲任宰相之职,只不负不称职之责。政府与皇室划分,此直至清代皆然。宰相负一切政治上最高而综合的职任。对于皇帝之谏诤责任及最高命令之覆审与驳正权,交付与给事中与谏官。此两官职,唐代隶属于宰相,宋以后至明渐成独立机关,清代则废止不复设
中国传统政治,论其主要用意,可说全从政治的职分上着眼,因此第一注重的是选贤与能,第二注重的是设官分职。选拔人才的责任,自汉至唐之辟举,交付与各级行政首长自行择用其属员。考试权交付与礼部与吏部,宋代以后则专在礼部。考课成绩升黜官吏权则交与吏部。监察弹劾权交付与特设的独立机关。唐代有御史台,下至明代有都察院。职权既定,分层负责,下级官各有独立地位,几乎政府中许多重要职权都分配在下级,而由上级官综其成,宰相则总百官之成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传统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