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中国拼音字母的诞生经历了迂曲反复的艰苦历程。

1625年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自称沿了利玛窦骈音体制,写成一部《西儒耳目资》。

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该方案用5个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和5个表声调的符号,可以拼讲出当时中国“官话”的全部音节。

自民国起,汉字改革遂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在提出必须废除书写复杂的汉字的学者中,刘半农、鲁迅等尤甚。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37个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

1929年2月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等人本着“必须创造一种通俗而接近大众的、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的宗旨,在苏联汉学家协助下拟订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

1930年赵元任发表了一篇《石室诗士食狮史》,全文计94字,后扩充为103字,连同题目7字,共110字,假如全文实现了拼音化,那么就是这样的:“ShíshìshshìShshì,shìsh,shìshíshísh。Shshìshíshíshìshìshìsh……”。他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季姬击鸡记》,在提请关注汉字拼音化要面临的问题时,与《石室诗士食狮史》异曲同工。

1952年起,新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法定的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在1958年大规模实施。20世纪80年代汉语信息化工程进入日程,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中国局面可称为“万码奔腾”。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汉字改革演变的进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6-22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