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关于公元元年至1840年中外重大科技发明的统计。

年代世界重大科技发明(件)中国其他国家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

请依据上表提供的数据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释论证,形成历史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史论结合,表达清晰,书写规范整洁,自成一文。)
2021-01-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历史的断裂与延续

材料   一方面,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可能是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互通有无,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的,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第三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方言虽然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阻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可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18世纪5080年代物价无太大的波动和攀升;18世纪80年代至1820年,呈起伏较大的上扬之势;1820—1850年,呈波动不太大的下降走势。其中,1850年大多低于1750年的水平。这一时期英国工资变化统计如下

1851年与1755年相比各类工人全时名义、实际工资增幅(1851年=100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17551851增幅(%)17551851增幅(%)
农业工人59.161006965.4610052.8
非熟练工人42.95100132.847.54100110.3
熟练工人50.8610099.656.2910077.7
蓝领工人51.0510095556.5010077
白领阶层21.62100362.523.93100178
所有工人38.6210015942.74100134

——摘编自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11-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4 . 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一根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971.2元798.26元4分钱
1979年1568.3元1003.97元2角5分
2000年30595.12元13705.18元5角
2008年65872.45元39564.72元3元
2018年112358.68元78546.23元6元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1979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单位:%)统计表

年份国有经济(1993年之前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其他经济
197978.4721.53
198174.7624.620.040.58
198373.3625.740.120.78
198564.8632.081.851.21
198759.7334.623.642.02
198956.0635.694.803.44
199156.1633.004.836.01
199346.9534.027.9811.05
199533.9736.5912.8616.58
199725.5238.1117.9218.45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整理


统计表中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准确,阐释有据,逻辑严谨。)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资本额(万元)85154181.2
火柴业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产量(吨)89145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表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进口商品
年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合计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合计
18930.67.88.413.078.691.6
19030.714.315.022.362.785.0
19101.516.017.617.065.482.4
出口商品
时间原料半制品制成品
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造机器制造手工制造机器制造
189315.628.40.153.42.5
190326.80.417.211.932.96.8
191039.10.713.114.728.3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共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美国中国世界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