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创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地域排名录取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