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早期,大不列颠围绕自由贸易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谷物法》是争议的焦点。《谷物法》是一套关税体系,意在为更廉价的进口谷物所带来的竞争中保护英国农夫的利益。“废法派”声称农业利益集团不应该掌握立法垄断大权,认为该法案给英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他们希望解放国家经济,不受此类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反废法者给予回应:废法者是制造业主,本身也属于特殊利益团体,反对的初衷只是想要便宜的进口食品,从而能够降低工资标准。对此,“废法派”的回答是,廉价的粮食就意味着更廉价的出口商品。他们认为,不受重商主义政府干涉的自由贸易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将带来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的国际进步;贸易把人与人联系起来,互通有无、增进福祉,以其进步的力量使文明更加繁荣,令每个国家的国力都获得提升。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

——摘编自【英】J.M罗伯茨《我们世界的历史II:大加速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谷物法)的存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社会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时雅典自由民自信、积极精神的写照。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尤其是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是西方哲学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智者运动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实质及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希腊的相关史实,就“智者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要阐述。(要下求:看法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
2021-07-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唐代均即制的施行问题,学者韩国磐曾说,隋唐皇朝不仅颁布过均田令。如《唐律疏议》就有详细的记述,而且都做过具体的均田工作,地方官也能对豪强占田作一定限制,敦煌吐鲁番文书关于户口和受田、退田的记载更可证明均田制推行过。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如邓广铭认为唐初没有施行均田制,均田制只是“纸上空文”。他说,像唐人杜佑《通典》这样重要的典制之作竟未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均田令;应为均田制施行重点的潼关以东、黄河南北地区,直到贞观六年(632年)还荒凉不堪,关东地区也没有实施均田的迹象;敦煌残卷所载各户之田也与均田制原则相违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使用和均田制研究”的角度,自拟论题,论述材料中的分歧。(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1-06-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