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乾隆年间,四川人李调元的《卖田说》记述了作者乡居时与佃户的一席谈话。对于为什么中小业主乐于“卖己田,而佃人之田”,佃户王泽润的回答是:“予家曾祖父以来,置田不下千亩,而俗好分,生子五人,而田各二百亩矣。子又生孙五人……孙又生孙五人……而十亩五分,各耕不过二亩,田之所入不敌所出,故不如卖田以佃田。”王又说“官府每遇大役,则按粮令乡保加派……而乡约又借官私派”,而当佃农,一则,卖田之资可充压佃之本;二则,既付押租,则佃期肯定较长;三则,可以免去税役重负,而让业主与官府打交道。李调元听了佃户王泽润一席话后说:“既有此乐,则予亦将卖田佃田矣。”王回答说:“君尝为达官,有直声,官犹待以礼也。租有家了代完,粮差不敢追也。又例免差徭,里正不敢及门也。所冀者,须世世子孙读书做官耳!若一日无官,诚恶亦与我辈等也。”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对话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坚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几方面可与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联系起来,有几方面可用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来解释,有几方面涉及他追求最高权势的心理,最后几个方面则是他品质中特有的。当时他的家族和他接近的圈子中迷信佛教和盛行佛教,这一特有现象促使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向佛教寻求正统地位和个人安全的方面:宫内每晚都做佛事,杨坚、皇后和举朝上下都参加。他的自危感使他对除几个亲信以外的所有人都产生怀疑,他似乎认为所有的儿子都是潜在的敌人……他为人过于俭啬,这一与他妻子相同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本加厉……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

——摘编自《剑桥中国隋唐史·开国者隋文帝》

材料二 历代学者对杨坚的评价

学者评价
魏征(唐代名臣)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
虞世南(隋唐政治家)及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
李纲(宋代抗金名臣)有雄才大略……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坚“多方面”性格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学者评价杨坚的两大视角。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杨坚仍是“有成就的统治者”。
2022-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在社会的剧烈变动中,人们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极大冲击并趋于瓦解。社会成员的流动性既包括空间的流动,也包括社会地位的上下流动,尤其是后者,破坏了一直相对稳定的社会分层,社会阶层的格局由此崩坏。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或群体;另一方面,各社会阶层衍生出诸多的社会群体,真正活动于社会并对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便是其中形成的众多群体,这些群体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剧烈变动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1-12-05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