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时代巨变的潮流中,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际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嵩焘是1875年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驻英公使。他把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并抄寄一份给总理衙门。书中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西方。这份2万余字的日记在刻版刊行后,遭到士大夫的攻击谩骂,有人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有人更指责他是有“三大罪”的汉奸,这“三大罪”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慈禧太后发布谕旨严厉申斥郭嵩焘,下令毁弃《使西纪程》刻版,并禁止流传。

——摘编自孟泽《洋务先知——郭嵩焘》

材料二   1871年出任日本驻美国第一任大使的森有礼,在办理交涉事宣之外,访查美国“立国兴学”的途径,向美国各部长、国会议员和大学校长发出照会,列出若干问题,请他们回答,然后将复件译为日文书籍,题目为《文学兴国策》。该书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视,在认真研究后付诸实施。

——摘编自刘克敌《教育的使命与文学的使命》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本著作的结局。(答题要求:先分别评析,最后总体评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如图片


图1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图2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图3美国人眼中的非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但丁《社会契约论》康有为《新青年》伏尔泰《十日谈》
《变法通议》彼特拉克《狂人日记》孟德斯鸠《新学伪经考》胡适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

2019-08-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2070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