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明朝海外贸易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学界已有很多。李金明等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是内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的,而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最终进行开海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军费和财政开支。晁中辰等学者认为开禁是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为解决沿海商人集团严重走私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政策。李庆新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政府官员中海禁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海的思想占据了上风,这种开海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在隆庆初年导致了海禁制度的变革。

——摘编自张柳、潘洪岩《从海商利益集团兴起的角度分析明代海禁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朝“海禁”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有理有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类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许多人认为是西方科学的发达和发展导致了这场战争。以梁启超等人组成的赴欧洲考察团,在完成对欧洲的考察后,认为欧洲正处于“一-战”后的危机之中,面临科学破产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应该用中国文化超拔西方文化。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文明的重新认识,对传统儒学价值的宣扬,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李妍《“科玄”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等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6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史的进程往往突破王朝界域,有着自身的发展序列,故中国文化史分期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冲决王朝藩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同时,中国文化的进程,日益广泛、渐趋深刻地与外城文化发生互动。根据以上判断,可将中国文化史做如下分期: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经典之经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第六,东西方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近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其中之一,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请以古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为例对上面的观点进行论述(自拟论题、史论结合)
2021-04-2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蟠龙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专制和宗教迫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哲学论争,突出表现在卢梭与伏尔泰以及狄德罗领导的百科全书派的论争上。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方相信理性,并相信理性能带来社会进步,而以卢梭为代表的另一方相信感觉,认为对理性的误用会产生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后果。其论战丰富了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政治理性,共同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也因此为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养料。                                          

——李福岩《理性与社会的进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哲学论争》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04-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洋政府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作的努力19121913年,北京政府外交部两次向英、美、法、德、俄、日等14国发出照会,要求修改通商进口税则。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加入协约国,与德断交,并趁机向列强提出一系列“修约”要求。191955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中国政府致电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不得不承认“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及行政独立”。192224日,在中国代表团的坚持和英美的协调下,经过36次谈判和交涉,中日正式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撤出驻青岛的日军;关税归还中国。同时,日本交还旅顺、大连租借地。

1925624日,北京政府发起了“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提出了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5119日,关税会议宣布各国承认中国政府享有关税自主权。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洋政府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作的努力进行简要阐释。
2021-04-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