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茶、丝和丝制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
                    商品
时间
1871—1873年1900年1936年
52.7%16%1.6%
丝和丝制品34.5%30.4%4.4%

导致上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
2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以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英法为代表的“维持现状派”和美国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的方针是,团结“和平中立派”,争取“维持现状派”,孤立和反对“主战派”。由此推论正确的是,中国领导人
A.认识到资本主义阵营非铁板一块
B.主张对外开放
C.主张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重视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019-04-23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3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A.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B.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C.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4 .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这是个极重要的历史事实,因为它很大程度上与原始积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原始积累”是指
A.英国结交了大量的贸易伙伴
B.海外掠夺积累大量的财富
C.英国政府对工业的长期支持
D.圈地运动提供充足劳动力
5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18-12-2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6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多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张学良B.蒋介石C.汪精卫D.杨虎城
8 .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关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说法有
A.实施以商品需求为主导的政策B.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
C.二战后移植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D.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018-06-19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10 . 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因此,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没有实行联邦制
B.妇女享有选举权
C.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