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由广东迁入广西的客家人的后裔。罗尔纲在《亨丁顿论客家人与太平天国事考释》一文中指出:天王洪秀全以下六人的起义诸王领导集团中有五人是客家人。

——引自《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

材料二   19004月底至8月中旬,“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和直隶、东北一些地方,广泛地掀起拆毁铁路、电杆和焚砸其他洋物洋货的活动,还采用遍贴传单的形式造成强大的宣传攻势”。

——引自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有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引自薛毅《农民运动讲习所与北伐战争》《江汉论坛》2002年第4

材料四   刘少奇曾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中,作了充分的说明:“抗日战争没有占全国人口百分八十以上的农民参加,是不能胜利的。……所以在抗战的时期中,正确合理地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一着。”

——引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第817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核心问题?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四,指出刘少奇同志的主要主张。由以上材料,你有哪些启迪?
2021-09-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在英国议会发展史上,14世纪历来不象13世纪(议会产生时期)和17世纪(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建立时期)那样引人注目……尽管在16世纪以前,议会尤其是下议院的权力不断扩大,但这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引自程汉大《14世纪的英国议会的发展》

材料二   法国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在英国,国会有权修改宪法,因此,在英国,宪法是可以不断地被修改的,或者宁可说它根本没有宪法。国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英国的历史学家罗威尔说,在任何政府之下,习惯法和惯例都是存在的,也是必须存在的,……在英国虽然有如此多的习惯和惯例,但人们总是自觉地严格地遵守它们,最熟悉的例子之一就是,国王必须根据内阁的建议履行自己的职务,以及内阁在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时,必须提出辞职或解散议会,这些都没有成文的法律作出过规定,但人们却都严格地遵守着。

——摘编于马啸原所著《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国内外民主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英国终于在18326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衰败选区”的全部议席,30个人口不到4000人的双议席的选区各削减一个议席。……在城镇,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交付l0英镑以上房租的房客有选举权;在各郡农村,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有选举权。……英格兰的选民总人数由原来的40余万增加至65万左右,而当时英格兰的人口总数则为l600万,因此选民人数仍只占人口总数的大约1/2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十四世纪历来不象十三世纪和十七世纪那样引人注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2021-09-2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诩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中国向何处去是“关系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命运的问题”,是“关系世界革命命运的一件头等大事”,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B.中国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
C.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在中国
2021-09-2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l927年l2月18日,周恩来在写给浙江省委的信中指出:“各县农暴还未发动群众使土地革命深入,便先计算到扑攻省城,这不仅客观事实不能做到,即在主观上勉强去做也必是专靠几杆强的军事投机行动。”这说明周恩来认为
A.农民暴动要充分依靠群众B.农民暴动的高潮已经到来
C.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土地革命是军事投机前提
2021-09-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其给德皇的奏议里论及,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并吞土地一事,与其谓为促进商业,则毋宁谓为阻碍商业”。其原因是
A.中国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德国的计划遭到俄日干扰D.中国人民顽强的反帝斗争
6 .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宋朝《户令》规定:“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上述法律条文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
A.财产继承只限于男性成员B.妇女社会地位到宋朝时有所提高
C.财产继承深受宗法制影响D.财产继承方面女性处于依附地位
2021-09-29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8 . 西汉初年规定,“天下人皆直成边三日”,文帝在位时将戍边改为三年一次;萧何建未央宫遭到高祖的斥责;文帝想修露台,听说需要百金(一百万钱)便放弃了。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奖励垦殖,稳固封建政权B.努力废秦苛法,减轻租赋
C.招抚流民,加强统治力量D.注意节省民力,发展生产
9 . 秦始皇任命大将军冯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等等。可见,冯劫
A.职能略近后世礼部尚书B.还掌有监察和纠劾之权
C.代表三公九卿辅佐皇帝D.执掌政府行政中枢大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部分法律制定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年份名称内容
1601年《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年《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875年实施
1866年《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年《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年《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年《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年《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年《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改革先驱人物查尔斯.布恩和西本.朗特里等在英国域市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反映了城市中贫困、失业、低工资和疾病的真实状况,并提出了救治的对策。1942年,被誉为一福利国家之父”的威廉。贝弗里奇发表了(社会保险及关联报告),提出消灭“贫穷、疾病、懒散、无知、肮脏”等社会问题,主张建立以医疗保健和国民教育为核心的全国性社会保险制度。二战后,那些用于集体消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包括了土地、道路、下水道、饮用水、电、煤气等,也包括了规划、警察、消防、卫生、教育、住房和社会福利

——根据王章辉、黄柯可(欧美农村城市化的转移与城市化)整理


(1)根据材料,提炼1601年至1952年英国在解决城市化问题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历程。十八大以后,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出台,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至少三点建设性意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