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A.同盟会党员证B.“红军临时借谷证”
C.“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邮票D.“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照片
2021-09-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7年是邓小平□□□□二十五周年,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科学回答了实践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文中的“□□□□”应该是
A.一国两制B.恢复高考C.南方谈话D.科教兴国
4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
2016-11-27更新 | 22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的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民族发展振兴的道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2021-1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人民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后来又有何新发展?这些理论成果分别指导了哪些重大革命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一九二七年的痛苦考验”,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指出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含义是什么?实现这种巨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021-09-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信号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概括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的科技成就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1-09-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指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D.“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2020-10-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0 . 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B.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D.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