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3-05-26更新 | 382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几年来,陕西省旬阳市一些地方的农村红白喜事送礼成风、人情分子负担过重,农民群众深受其苦又无可奈何。旬阳市构元镇人大通过指导村民制定《红白喜事公约》,破解了这一难题,镇内各村村民的礼金支出显著下降,得到了普遍赞同。构元镇的做法
A.保障了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B.促进了基层民主的法制化建设
C.凸显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 195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表彰对象包括工农业和军队三方面,且农业和工业战线的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对象主要集中在工业战线,其中包括很多女性。这一变化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对古希腊城邦的民主状态曾评论道:“他们(人民)作为专制统治者进行统治,不能容忍各种束缚,甚至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法律加给自己的束缚。”这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自由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
C.全体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治理D.法律制度阻碍民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12年2月,教育部建议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中将《九章算术》列入数学教材。其理由有可能是
A.《九章算术》中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
B.《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C.《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著作
D.《九章算术》中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
2021-10-07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二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绘画虽仍主要服务于教会,但已“超越教会的要求”而呈现出“真实世界”的图画。艺术家倾心于研究和再现事物外部形象,逐渐地接管了人物形象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写实主义)。人物面部和衣饰的概念化处理,已让位于准确无误的自然主义再现。

——摘引自汉文《布克哈特的艺术观》

材料二   康德提出“要敢于运用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可以说“理性”开启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他们的思想家用“理性”扫除对天主教的迷信和世俗的愚昧,在欧洲发生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运动。同时,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以及英国的思想家等提出一整套政治科学,发展民主共和制度。

——摘引自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材料三   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渴求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威而不是神权专制。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得启蒙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初欧洲所出现的“新精神”的主要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本质共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启蒙”的内涵和指导思想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7 . 在2009年伦敦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认为:“又一个意识形态上帝失败了”。(西方)在过去30年间主导的政策和政治的各种假定,忽然间看上去像革命社会主义一样过时。材料中“意识形态上帝”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云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和财经委员会主任,在编制“一五”计划中,没有照搬外国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在执行“一五"计划中,对两次小冒进及时地进行了调整。他在总结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57年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综合平衡、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时期,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稳步前进的一系列政策观点,把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56年提出了以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以“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三主三辅)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构想,即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综合平衡论和主辅关系论的系统提出,标志着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形成。这个时期,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他提出了充分利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同时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思想。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他强调经济工作者一定要有坚强的政治观点和群众观点,反对脱离政治、脱离群众的倾向。在经济建设与人口的关系上,他积极支持和倡导节制生育、减缓人口增长速度的主张。


(1)依据材料,概括陈云的经济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
2021-10-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第16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日土地,日资本,日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据此,表明清政府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强调重农抑商 ③关注西方农业 ④推广农学理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10-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必须强调指出: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摘自《日俄战争与东北亚局势重组》

材料二   2003年六方会谈召开以来,朝核问题历经波折,甚至还出现了朝鲜核试验、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的局面,但局势终究没有失控,这里面中国的作用尤为关键。这也再次证明,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作用不可替代。……能维持六方会谈这个框架,使朝核危机得以在框架内化解,这本身就是中国对东北亚和平的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朴键一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从日俄战争时期的“局外中立”到朝核六方会谈“作用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东北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2021-10-0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第17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