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19-01-30更新 | 1824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明太祖对宰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明两朝在处理皇权与相权关系上的异同。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何种趋势?
2019-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94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迟迟不发放贷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
B.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C.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022-11-12更新 | 339次组卷 | 58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面是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图。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B.中共拥有了自己的武装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2020-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新中国初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统计表,此数量变化反映
A.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西方的封锁政策D.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
2020-07-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斐然。以下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万隆会议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布标志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
8 .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行政权B.削弱三省权限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D.加强皇权
2020-01-13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1邵5年有2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840年叶年就达到、60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向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热领域一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邓小平复声主管教事业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待先进技术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
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
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