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经远舰”的发现为研究北洋水师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远舰”的发现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结合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准确位置。第二阶段,水下考古队在舰体外侧进行抽沙作业,逐步揭露出舰体结构,并发掘清理出水文物。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经远”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这说明
A.真实的历史唯有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B.史学研究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历史的价值判断常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对《氾胜之书》《四月民令》和东汉张衡《南都赋》的统计,汉代栽培的蔬菜有21种。《齐民要术》所载的蔬菜增至35种,包括栽培方法首次被记载的藕、芡、菱等水生蔬菜;果树的种类也更加丰富。这一变化说明,北魏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B.国家统一加强民族交融
C.丝路开通引进外来物种D.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
2023-03-02更新 | 698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推动下表中所示两次建厂高潮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
1841—1948年中国近代工厂数量分布统计
A.政府着力发展生产B.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D.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2022-03-20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4 . 据学者统计发现:20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提及的重大事件中.频度最高、变化最大的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而十月革命发生的1917年,它的提及频度颇低,对十月革命的注重发生在1919年以后甚至20年代初。这表明
A.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B.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西方工业文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D.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
5 . 据清末《成都通览》统计:成都城内有各姓祠堂81所,如张家祠(西顺城)刘家祠(东大街)朱家祠(科甲巷)……这反映出当时成都
A.宗教迷信活动猖獗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已经是繁华大都市D.专制主义王权强大
6 . 依据19世纪中期尚杜伟的统计,法国大土地所有者的地产平均面积仅138公顷,约340英亩。而中、小土地所有者的地产平均面积仅为88英亩和14.2英亩,且其中有1243200人的地产面积不足5英亩。由此可知,当时法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A.与英国同时期形势相当B.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C.表明封建君主势力强大D.不利于大资产阶级成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1000 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 、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 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 10000 户以上的巨镇。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这 些市镇之间的间距以 12 里至 36 里为较常见的模式,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 10 多里路的水乡 市场网络体系,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 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棉花和棉 织、蚕桑和丝织、米粮等专业市镇。

——摘编自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材料二   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多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后也从事工商业和其它行业并成为城市居民。在近代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社团 以及工商、金融、科学、文化、教育、新闻等机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 务的中心。为此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交通卫生、市政管理等法规,建立了城市治安、消防、 警署、医院等机构。在城市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简单仅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

——摘编自张转玲《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三   1949—2009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简析其原因。
2021-06-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