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日益连接起来,人类区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域,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过程。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大量西方工业品向中国倾销,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1531年,玉米传入中国广西。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然明代地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种植玉米。马铃薯传入我国时间大约是16世纪中期,而红薯也在16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广西和福建。由于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有极易种植、产量高等特点,所以它们为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摘编自张云龙《浅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2021-06-2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3 . 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它彻底改变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奠定了二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它的出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大国合作,和平缓进”的政策归于终结。

材料二:201813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德国某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正在同一个更加自信的俄罗斯打交道。同时,我们不希望‘冷战’和军备竞赛重演,而是主张与莫斯科开展政治对话,尽管这并不容易。”

――摘自环球网国际新闻


(1)材料一中的“它”指美国哪一外交政策?指出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表现。简述这一政策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说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更加自信”的表现。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11-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进行自身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市场经济有着依靠自身调节所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逐渐积累,最终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当商品供应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观念,富兰克林·罗斯福认真研究了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

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展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一是怎样认为在19世纪50年代这一思想受到了冲击?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凯恩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的?维持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构是什么?它的成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1-08-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历史发展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比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1)材料一简要反映了我国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分别指出各阶段服饰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如图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后两个时代,美国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哪些共同之处?
2021-08-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9次组卷 | 6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高考真题】
7 . 1997年12月,东盟和中、日、韩举行了“9+3”会议。1998年3月,法、德、俄决定建立三国年度首脑会晤制度。1990年,首届欧拉首脑会议召开,确定了欧盟与拉美地区未来关系的框架和基本原则。这反映出(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B.两极格局结束
C.单边化思潮的盛行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3-07-30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清帝退位后,《顺天时报》曾评价道:“太后力排二三王公之反对共和论,独使皇上让政,以泯南北官民两军之战祸。其识能洞见世界之趋势,其公足与唐虞媲美。”以下观点最符合《顺天时报》主张的是(     
A.清帝退位依赖太后的力量B.清帝退位顺应国内外形势
C.慈禧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D.清帝退位受国人普遍认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1)发布了关于亚洲未来的报告,概述了亚洲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跻身世界最大的企业之列。2018年全球500强排名中,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企业中有210家是亚洲企业。二是亚洲国家生产的商品更多在本地区销售。这也意味着亚洲国家可以生产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在走低。三是整个亚洲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正在加深。如今,52%的亚洲贸易为区域内贸易,企业建立起日益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四是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亚洲拥有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22亿)。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截至2019年4月,在全球331家独角兽企业中,亚洲拥有119家,超过1/3.亚洲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全球占比很大,而且成长速度远远高于西方。

材料二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日韩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中日韩关系也骤然升温。2019年8月,中日韩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成都会晤,并在杜甫草堂种下一棵桂花树。安倍首相说,考虑到成都曾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蜀国都城,“(日中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国、吴国、蜀国”,他们之间不是“互相争斗的关系”,他希望三国“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现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日韩都有摆脱美国控制的迹象,于是中日韩整合,包括三国自贸区谈判也出现转机。这次共同抗疫也是三方加深合作的新机遇,三国可以共同努力、守望相助,包括建立协同防控疫情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8集·我们亚洲—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亚洲崛起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有利因素及意义。
2023-01-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93年英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双方曾因见面的礼仪发生了争执,当英方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要求时,被乾隆帝一口拒绝,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材料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5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75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60百科


(1)材料一中“广州一口通商”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英方的要求后来是如何获得的?
(2)材料二中的“旧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
2022-04-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