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下列属于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封神演义》B.《史记》C.甲骨文D.《青铜时代》
2020-12-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各项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②《凡尔赛条约》原件   ③《二战史》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2020-08-2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对于商朝的历史,近代一些史学家曾认为大都是后代史学家编造的,不是信史。19世纪末,甲骨文大量出土,证实了诸如《史记》等史书记述的商朝历史的可靠性。这说明
A.历史事件真实性有赖考古证实
B.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真实的商朝历史始于19世纪末
D.考古与历史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5 .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所依据的材料。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官修史书的总称,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列史书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6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7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8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10-20更新 | 2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作用?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