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夏商时期的乐舞大多以神话般的写意形式来表现图腾崇拜,歌颂部落首领的功德,而西周乐舞则注重各种烦琐的礼仪,规模宏大面又庄严肃穆,在祭祀典礼等仪式中时刻强化化着天子与诸侯封君间的秩序。据此可知,西周乐舞
A.强调政治制度的革新B.注重渗透社会等级思想
C.淡化了血缘政治关系D.强化了君主的至上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实行“朝聘制度”。“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1-10-07更新 | 85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共成立后不久的一系列斗争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坚强战斗力,也提供了重要教训: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为了战胜它,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明确反帝反封建主张的重要性
C.掌握革命和武装权的迫切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任仲平在《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指出,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国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进程。材料评价的“这场伟大革命”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6 . 西汉时期,都城长安的九市均设有市长或市令,位于市中的官署多为高楼重叠,以便俯察,其上高悬旗帜以发号施令,故名“旗亭”。这反映出,当时
A.重视城市商业管理B.市场开放程度提高
C.城市行政管理强化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闻古事

《点石斋画报》在《申报》上刊载的广告说道,其事信而有征,其文浅而易晓,故士夫可读也,下而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之倾谈百工图或《诗经》意境画,时事是主角,如今改出画册,古衣冠因而登堂入室,扮演主人的角色。此类故事日后不断重演,只是不见得如此戏剧性而已。至于古代中国的场景及人物,更多的是借助伦理、历史、掌故等栏目来实现。正是因为以新闻为主体的画报中不时涌现古人、古事、古诗、古画,让古今之间充满了张力。在晚清画报中,新闻古事互相渗透,相安无事。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对晚清画报中“新闻”与“古事”的关联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贵族卿大夫对“礼”进行改造,“威仪”和“礼”逐渐分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他们并不看重“礼”的威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贵族群体的内部分化
C.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D.礼制政治效用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9 . 1947年,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的核心机构内务省被废除。1949年,通商产业省成立,主管工业和商业,制定经济政策。这些举措
①强化了天皇控制国家经济的权力
②有助于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
③推动了日本经济复兴与贸易扩大
④延缓了战后日本政府民主化改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1-09-06更新 | 342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10 . 如图为德国画家科科施卡的作品《自画像》,黑暗的背景与前景的人像构成强烈反差,两只手不安地摆在胸前,急促的笔触带着明显的震颤和紧张效果。这幅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具有古典主义的特征
C.遵循了写实原则D.强调画家的主观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