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表1八路军电报(1937年9月27日)
发送与接收者歼敌数我军伤亡有无俘虏
林彪致中央军委1000余人我军伤亡三四百名
朱德、彭德怀致毛泽东至少四五百人未提300余人

表2日本士兵日记(昭和12年10月3日)
死亡(人)负伤(人)失踪(人)合计(人)
步21联队主力861123201
步21联队111平岩大队94226320
步22联队851312218
…………………………
合计519969181506

表1、表2是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史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表1中两份电报的内容不完全一致,证据力不够充分
B.表2是日军士兵的个人日记,主观性强,可信度不高
C.表1是八路军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史料价值高于表2
D.表1的电报与表2的日记可相互佐证,史料价值都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些东西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经历,都有它的生存的寿命。”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A.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B.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D.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
B.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
C.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
D.《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533—554年,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得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摘编自李群《贾思勰<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2016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大量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献记载因受编纂者主观影响而价值不大
B.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出土文物证明刘贺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粗人
D.史书上“荒淫无道”的记载是对刘贺的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023-05-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7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为理论界对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原因的不同看法。这说明(     
观点一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客观上取决于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
观点二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个人意志的结果
观点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必然要求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

A.同一历史有着不同解释B.意识形态制约历史结论
C.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识D.时代变迁左右历史观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摘编自陈永康《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020-06-15更新 | 232次组卷 | 4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礼考工记》载:天子之城“方九里”(约10.4km2)。从考古数据看,洛阳成周王城遗址与之相符;东周故城中,秦都雍城、鲁都曲阜、秦都咸阳”宫城等也超过了10km2。这反映出
A.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原貌B.地方诸侯冲破礼制束缚
C.秦国国家组织能力领先群雄D.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彻底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