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使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纷繁更替。下图显示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图示中“三种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各一名。
(2)任选一种思潮简要分析其影响。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2021-09-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3 . 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外各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击一反应”模式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是对外部冲击的一种回应。有人据此图示晚清宪政建设的历程(见图)。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在三百年间没有严重的政治动乱,没有发生过暴力革命,也没有出现过真正以武力为手段的政治斗……有人说,这是因为英国得到了起稳定的政治结构;我们可以同意这种说法,但问题是超稳定结构的关键在于它能不断得适应新的变动,在变动尚不足以大到引起突变时,结构的自我调节机制已经消化了这些变动,使他们成为结构新的组成部分。根据这种解释,我们就能理解英国何以走上一条渐进改革的路。

——据《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进程的再认识》

材料三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不外乎“权力”和“权利”这两个问题,而所谓美国宪政的实践也就同时包含了至少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关于“权力”(包括国家和政府权力)的建构与运用,另一个是关于“权利”(公民的个人和集体权利)的建构、享有与保护,也就是说,有“权力宪政”和“权利宪政”两条主线。并不止于此。“权力宪政”和“权利宪政"并不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直线,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也不是相互隔绝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也许可以被称作“共生”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激励,又相互制约。

——据《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参照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冲击-反应”模式出发,阐述晚清宪政建设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英国政治结构中的自我调节机制在浙进改革中的表现。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两条主线”在美国建国初期的宪政实践中有何体现?
(4)各国国情不同,宪政建设也体现出不同特点。请以德国的宪政建设为例进行说明。
2021-08-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五年市易法正式颁行。“置市易务,……其诸司科配,州县官私烦扰,民被其害,悉罢之,并于市易计置。……其三司诸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一就收买。”“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市易官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huī毁坏)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使道路怨嗟,商旅不行,酒税亏损。”

——据《宋会要辑稿》《历代名臣奏议》等

材料二   1830年,中国产品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为29.8,而此时的英国为9.5,美国为2.4;到1860年,英国为19.9,中国为19.7,美国为7.2;到了1900年,这一数据变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中国占6.2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中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64月毛泽东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
19546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86月,取消副业、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
1952年—1964年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19541960年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据凤凰网《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

(1)据材料一概括市易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施行带来的影响。
(2)将材料二的文字信息整理成直观的图示(或表格),并拟定一个标题。概括分析影响这些信息的主要因素。
(3)指出材料三中“第二次结合”的含义,并列举符合该“结合”的政治史实(限于1956年)。
(4)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
2022-08-01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金光门

材料三   每日交五更……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   “唯汴水横亘中国(指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元】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都长安城市特点,分析其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北宋与唐代相比,经济领域达到哪些新高度?从都城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1-1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1)材料一所示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图中所示的中原汉族为什么迁往江南?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8 . 下面是我国明清时期东南沿海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示意图。对示意图中居民的职业结构解析正确的是:
A.是国家实行重商政策的结果B.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秩序的稳定
C.说明了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繁荣D.反映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气候的冷暖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的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为“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
(2)上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温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
2021-08-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1000 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 、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 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 10000 户以上的巨镇。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这 些市镇之间的间距以 12 里至 36 里为较常见的模式,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 10 多里路的水乡 市场网络体系,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 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棉花和棉 织、蚕桑和丝织、米粮等专业市镇。

——摘编自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材料二   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多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后也从事工商业和其它行业并成为城市居民。在近代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社团 以及工商、金融、科学、文化、教育、新闻等机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 务的中心。为此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交通卫生、市政管理等法规,建立了城市治安、消防、 警署、医院等机构。在城市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简单仅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

——摘编自张转玲《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三   1949—2009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简析其原因。
2021-06-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