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沈刚伯(1896-1977)认为,史学发展变化的规律主要基于社会是否动荡,这种动荡被称作“世变”。史学随着物质环境的日新月异而变化,每当后世世变,时人便企图从历史中寻求世变之由,求之不得,便翻新历史,对历史进行新的解读,于是每个时代都有根据其时代精神产生的史书,“世变愈急,则史学变得愈快;世变愈大,则史学变得愈新”。这些时代精神指导下的史家在著史时添加新的符合该精神的史料和线索,寻求历史事件中新的联系与影响,建立新的体例与治史方法,形成的新的著作又随着世变而不符合新的时代精神,史学便周而复始地随着世变下产生的时代精神而发展进步。

——摘编自安琪《沈刚伯史学研究》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